拎了垃圾原本是丢垃圾桶的,却和电脑包一起,一路到了车上;
下课、吃饭、回家,准备掏钥匙,才想起包包还在教室的桌子抽屉里;
快递说鲜花在门卫,记得及时去拿,三天后才想起;
准备炖锅,洗好装好浸泡好,明明灯是亮的,咋就不工作了呢?才发现锅里没有加水
……
日常生活如此状况,工作学习呢?
越发感觉记不住东西,特别是新的诗词或单词;越发感觉记不住新的理论……
如果,把这一切归纳为:老了老了,记性差了,不中用了。那么,面对这个生物体不可逆的衰退过程,是不是悲从中来,俯首承服呢?
实际情况是如何?
丢垃圾是因为我另一只手把西梅籽扔进垃圾桶,以为完成了丢垃圾的任务,当时显然心不在焉;心不在焉会把事做砸,任何年纪的人都一样。那自拍从高楼掉下的人,就是对走路心不在焉。
包包落在教室抽屉,是因为这段时间都不用包包。偶尔一次,突然习惯改变,造成了不一致,这是人之常情。任何人面对新的改变,都会有适应的过程。
忘了取鲜花,那是因为一直在下雨,当天夜里想起,但是懒得出门了!这是主观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无意识地遗忘。
炖锅忘了加水,是因为本身对技术不熟练,厨事生疏。任何人对不熟悉的事物会有个练习掌握的过程。比如开车到路口要左右张望,初学的时候就被教练训了多次才长记性。
首先,对于这些问题,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老了,才会出现,都跟我们的注意力相关。
注意力是个漏斗,我们总会去选择一部分进行有意注意,而一部分忽视,成为无意注意的内容 。注意力选择的背后跟我们的兴趣、动机、价值取向都有关系。
如何改进“伪老”现象?有个故事:
凡人问高僧:我们不一样?
高僧说:不一样。
凡人说: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高僧说:我吃饭的时候就吃饭,睡觉的时候就睡觉。
凡人哑言。
是的,我们皆凡人:吃饭的时候高谈阔论或刷着手机,根本不知道饭菜在味蕾间的细微感受;我们闭着眼睛躺在床上的时候,脑子如放电影起伏跌宕。
集中当下事,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忘,不会错怪岁月催人!
第二,学不进新东西,或许和我们轻狂有关。为什么小时候老老实实,一而再,再而三去晨读,去背诵,然后才有其义自见的那一刻熟稔。而现在,凭什么,看上几眼就奢望能过目不忘。年纪越大,或许越轻狂。
“顿悟”一定来自不断积累的“渐悟”过程,缓慢而坚韧。
想着小时候的数学题:一只蜗牛从井里爬上来,井高七米。白天爬三米,晚上滑下来二米,几天能爬到井口?
对于我来讲,依然不是个容易的题目。更不容易的是,这只蜗牛都懂的道理,我们还在怨岁月欺人:若没有慢慢爬的过程,井口会来到吗?若没有遗忘的过程,铭心刻骨会来到吗?
任何时候不要假借“我老了”,而是“我正在这里”。
--写在九九重阳节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174天,坚持锻炼160天。
网友评论
一是思想不集中,精力分散,心不在蔫。二是于年皊也有一定关系。上了岁数,就必然迟钝了。
说多了莫怪,见谅,谢谢!
友的文采,欣赏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