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解-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理解-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作者: 因色而魔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08:01 被阅读0次

    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剽窃!请互相尊重!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其,助词,无义。相,互相。相知,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即知人和自知。比目之鱼,古人谓此鱼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形,形状,形迹。

    此处又用到了比喻来表达意思,主要阐述了知人和自知的关系。

    知人和自知是并行的。不是先自知了而后知人了,而是自知了一部分后知人了一部分,知人了一部分后又自知了一部分。

    假设自知和知人都有一个进度条,不是自知到100%后才知人,也不是知人到100%后才自知,而是自知了1%,可以由己推人,知A人1%;知B人2%,可以由人推己,自知2%。当自知10%时,可以直接知C人10%。

    知人和自知是映射的。在考察所知的单个对象时,即可以从中自知,也可以从中知人。如果能知其一,另一自然可知,如同光现见影。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为,自知和知人像比目之鱼一样并行为我所知,自知和知人相互映射,我看到了其中一方的形迹,就可推知另一方,如同光现见影般。

    在了解自知和知人的关系前,更为重要的是了解自知和知人的位置,也即自知和知人在事之始终的作用。

    前文说过,人是事中的节点,事发展到人这个节点时会有不同的走向,为了确定事的走向具体是什么,你就要了解人,即知人。

    前文说过,所言之事是人事,因而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至少涉及两个人。无论这件事是欲谋之事还是应对之事,都会涉及到我,事在经过我之后的走向是什么样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你就要了解自己,即自知。

    在《鬼谷子》中,自知和知人不是说获得“我看透了人心”、“我看穿了对方”、“人性是如此的复杂”、“他多么愚蠢”、“他那么高尚”、“我多么傻逼”“我这么厉害”等认知和感慨,而通过所自知的和所知人的实情来助于“筹策万类之终始”,即来助于谋划、控制、推动事的发展,以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自知和知人之知的对象有很多,在人物画像中,你要知道的远不是这个人是什么性格的人,还包括能力、好恶、特长、说话方式、行为模式、应对模式、三观、对xxx的看法和态度、社会关系、经济条件、工作和学习经历等各方面。

    这些各方面都是你一点点、慢慢知道的,绝不是一蹴而就。当你对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如能力有所考察时必须知道如何去判断某人是否具有某种能力,这种判断的方法可以用于A、用于B、用于C。

    而判断所需要的信息是你和对方在日常接触时一点点收集的,这就是为什么前文所说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接触时间。

    收集这些信息的方式有很多,观察、主动询问、得实情的方法等,这就类同前文所说的“听”,区别是前者的对象是事中人的行为、状态等,而后者的对象是当前人的言语、神色、动作。

    同样的,你需要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审出结果,即这个人是否具有某种能力。而你审出的人物画像会成为当前事的、前文所说的“对方的实际情况”这一实情。

    注意当前之事和需知之事的区别,需知之事会存在于很多事之中。现实世界中的事是连续的、发展的、联动的、无限的,你和对方会同时处于这件事中,也会处于那件事中,还会处于很多事之中,你所自知的和所知人的都会成为你在事中谋划和应对所需的信息。

    显而易见地,在许多事之中,自知之自只有一个,知人之人有很多个。

    在单独的一件事中,你可能只用到完整的人物画像的一小部分信息,在另一件事中,根本不涉及这个人。因而,你也就不需要特地的建立关于这个人的人物画像。

    在一系列的事中,你可能会用到完整的人物画像的一部分信息,在另外一系列事中,不会涉及这个人,或者这个人在事中的重要性很低。因而,你也就不需要建立关于这个人完整的人物画像。

    正如你所见,从前文到本文乃至后文,所说的一切都是围绕“我”来展开的,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的事,所有的事都会统一于“我”。虽然每件事只需要自我画像的一部分,或者说只反映了、表现了自我画像的一部分,但这无数事合起来反映的是完整的自我画像。因而,你需要建立完整的自我画像,也即人物画像的各个部分你都要一点点的了解审察。

    同样的,对方的一生也会经历无数的事,所有的事都会统一于“对方”。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完全相同的脸一般,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事。可是,世界上有相似的树叶、相似的脸、相似的事。对方在单独的一件事或一系列事中所反映的人物画像正是你在另外的类似的一件事或一系列事中所反映的。

    然而,人的记忆和认知是有限的,这些类似的事不是在同一时空下所发生的,你很难将自知和知人对应起来。

    例如,①当你考察某人是否具有某种能力之后,②是否会回过头来考察自己是否具有这种能力呢;①当你认为自己做不到某件事之后,②你是否认识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例如,公司的销售经理在跟客户见面的三个小时内就谈成了一项业务。①你是否可以认识到这位销售经理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他好厉害”“不过如此”的认识上;②你是否在心中拿同为销售人员的自己和对方对比过,得出自己胜过或不如对方的自知(之明);③你是否得出同样是销售人员的某人胜过或不如这位销售经理的知人(之智)。

    ①②③往往是可以同时得到的,但你很可能只是得到其中的一项,这是极为正常的,这符合人类的认知惰性,符合人类的大脑机制。除非你主动去建立对应联系,否则你的大脑不会自动呈现出结果的。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致使你不能自知和知人。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M]

    [2]许富宏.鬼谷子译注[M]

    [3]z郑杰文.鬼谷子奥义解说[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qc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