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赜索隐,求幸福之道

探赜索隐,求幸福之道

作者: 北山一片新叶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14:18 被阅读0次

人生,譬如盛宴,珍馐满案,筷箸在手,而心游于诸肴之间,惘然自问:幸福何在?

或云,幸福即所得,筷之所夹,目之所见,皆为我有。然目见满案佳肴,欲望生焉,如渊难填。

所得与欲,犹拔河之戏,欲增所得,而欲反成累,幸福感如悬秤之砣,摇摆不定。

然真幸福,非徒在所得与欲之间也。似算题一道,以所得为分子,欲为分母。分子大则幸福高,分母大则幸福低。然移目于内心深处,或悟幸福之本,非徒在所得与欲之比也。

或时,自觉所拥者多,而幸福甚低,乃欲大而使心贪不知足也。或时,自觉所拥者少,而幸福甚高,乃欲小而使心易满也。

由是观之,幸福非固定之境,因人而殊,因时而变。每人所定幸福之义不同,以所得与欲异也。然无论如何,当惜己之所有,勿使欲蔽明眸。

若能舍欲之累,以心触生活之美,则知幸福近在咫尺。或一缕阳光,或一声问候,或一笑靥,或一曲悠扬,皆能播幸福之种于心田也。

夫幸福,如春雨之润物无声。当调心于正位,则见生活之美满。不怨命之不公,不悲己之不幸,而勇面生活之难与挑战。既惜己之所有,又求未来之更善。

于纷繁世界之中,当保赤子之心以触美、感幸福。如此,方能真正增己之幸福感,使生活更充实而有意义也。共寻己之幸福焉!无论其在何方,用心寻之,必能得也。

幸福之道,如探赜索隐,所得与欲,皆需平衡。欲少则心易满,所得多则幸福增;然欲过则心难平,虽有所得亦难觉幸福也。故当节欲以养心,使所得与欲相得而益彰,此乃幸福之道也。愿诸君皆能悟此道,以平和之心应世事之变迁,寻得己之幸福所在。如此,方为至善之人生矣。

相关文章

  • 太初有道 ---- 探赜索隐汉字起源之道(1)

    据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很久以前,仓颉创制文字之时,粟米像雨一样从...

  • 太初有道 ---- 探赜索隐汉字起源之道(下篇)

    “分”《说文解字》: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洪水事件过后,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生下了他们自己的后代。《圣...

  • 求心之道

    求心之道章 原文: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今之心若亡羊然,盖归而求之,求心之道无他,屏诸幻想,除...

  • 理在心中

    理在心中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可以这样理解,圣人之道,不假外求。...

  • 读书何求?

    读书,一为求所得,一为求所用。所得者,求书中之道理,求书中之思想,所用者,求书中之知识,求书中之技能。

  • 行道

    中庸浑圆之道 在于不重不依 求恒,守心

  • 随笔摘抄——圣人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王阳明

  • 感恩日记元月11日

    感恩日记曾国藩:持盈求缺,乃智慧之道! 求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可久可大之道。对于这个道理,曾国藩有很多释读。比如,...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也,力不足也。”子...

  • 多少人习惯把能力不足当放弃的借口?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非不悦先生之道,只是自己力量不足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赜索隐,求幸福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rd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