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这件小事

作者: 土拨鼠1Q84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13:56 被阅读0次

    我一直是个地缘决定论者。我认为地缘不仅决定政治,他决定了一切。打个最极端的比喻,就好比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只知道地球人的所有作为,不会感知到作为任何其他星球的生物的作为一样。反之亦然。这就又牵扯到我的第二个观点。

    我一直是个坚信“存在即感知”那一套的人。(贝克莱)

    扯远了,之所以说到地缘,是因为我是生长于农村的,安徽北部的一个中原的平静小村子。这样的村庄成千上万个,毫不起眼,但我就觉得自己那么与众不同,连带着我的家、我的村庄也那么与众不同。但是又那么的与众相同。因为出身于农村,我有着那么多农村人的执念、习惯,快活的点,但同时因为我自以为的与众不同,又觉得有那么多的局限,那么多的不甘。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我偏爱看农村题材的作品,或许是更容易找到共鸣。《白鹿原》、《乡土中国》、《我与父辈》,都把农村人和农村生活描写的那么精彩、到位,酣畅淋漓。面朝黄土背朝天,发自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这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不能体会的吧。小的时候,我常因为自己是农村人而在城里人面前感到自卑,总觉得自己土里土气,见识的少,可随着岁月的磨炼,对城市生活的驾轻就熟,我越来越骄傲自己生长在农村,有那么多的乐趣,那么朴实的邻里感情都是城里人一辈子都不能体会的。我很感恩。随着城市污染的加重,房价的不断上涨,现在每次回老家,都有种度假的感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蓝盈盈的天,住着宽敞明亮的“别墅”(二层小楼加里里外外的院子),别提多惬意。总觉着自己比城里人多了条温馨又踏实的去处,自在的不得了。

    说到局限,不得不提及我的家庭。我的父亲是高中辍学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在这样偏远的小乡村,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写着一手好字。我的爷爷辈和两个叔叔都算是知识分子,年轻时他们在供销社工作,一个叔叔教书,所以生活的还算“小资”。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首歌,是他们吃饭、打牌听的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这是我印象中“小资”的来源。我母亲是小学二年级辍学的农村妇女,年轻时也算是美女一枚。不知道当初是什么样的考虑,或者是我爸看着我妈长相还可以,也或者我妈看着我爸家境还不错,两人就这样通过相亲组成了一个家庭,我们的坎坷生活也就开始了。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爸特喜欢喝酒,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喝完酒必和我妈吵架、打架。直至我工作以后,每年过年回去,他们都会吵闹一场,或大或小。我只记得我小时候一听到他们吵架或打架,我就半夜爬起来哭,大声以引来其他大人(主要是奶奶,爷爷去世得早)的劝架。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吵,以前经常听我妈说我爸出轨的事,(我爸年轻时也算帅,又有着知识分子的光环和良好的家境),小的时候不能理解,这有什么关系呢?那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还一再提他干嘛呢?这或多或少体现了我母亲的不明智。据我妈投诉,嫁过来的时候,天天干苦活累活,怀我的时候还因为铡草,被我爸斩去了食指的上半部分。(因为我是晚于这个食指出生的,所以我一直也没觉得我妈少个手指是多么奇怪的事。)总之,我爸的先天风流和知识分子的那点清高,和我妈的苦大仇深,就结成了一张无法破解的仇恨之网。我和我的兄妹就长期生活在这张网下面。(值得一提的是,我爸不喝酒的时候少言寡语,和人说话也是面带微笑,和酒后完全不是一个人。)

    我爸喝完酒除了找我妈的茬以外,还爱打骂孩子。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听到过我爸夸过我们任何一句,除了打击还是打击,我的不自信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不断地打击中逐渐根深蒂固。回想起来,我从小到大和我父亲说话很少很少,至于多少句,我不敢断言,每年肯定还是会说上几句的。

    我一直想不通的是,他到底有什么难解的愁闷,需要通过喝酒吵架打人来化解或者发泄。是郁郁不得志?还是本性暴戾?从小我经常听着我妈抱怨我爸懒惰无能(不肯下地干活,也不喜人际往来),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些语言的耳濡目染,致使我对男性、婚姻爱情这些都是不屑一顾的,怀疑一切是我的宗旨。我对未来的生活抱着难以名状的悲观态度,觉得我不会结婚,更不会生孩子。或许会孤独终老。甚至有时还有反社会倾向。直至我儿子的出生,让我体会到,生活在爱中,会化解一切的不满、愤恨。爱治愈一切。我不再相信人都是坏的,也不再暴躁到看见不顺眼的就想诉诸暴力。由此我还想到,如果每个孩子童年都是在爱里长大的,这个社会的犯罪率肯定会大幅下降。

    说了这么多,我的局限在于,骨子里的不自信和心底里的高心气。这造就了一个矛盾的我。从小,我的学习都是比较刻苦,成绩也一路稳步,名列前茅。高中时候脱离了父母每日的约束,脱缰为野马导致高考普通二本后奋而考取一流名校研究生暂且不表。但是在这看上去的优秀背后,是我自己都无法控制的不自信。工作的时候,我以为优秀的人就一定要做领导,或者通过做领导来体现。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自己打心底里是不适合做领导的,也不愿意做领导。有人说做管理的人需要有心性。我自认为缺的就是这份心性。我是个正经不起来的人。在一个环境中正经不能保持太久,我就觉得不自在了。可能习惯了用笑脸和不正经来粉饰我内心的不安更准确。直到近两年,我开始认识自己并慢慢接受自己,慢慢放下,才获得了平和。你就是你,不是别人想要看到的你,你也无法成为别人想看到的你,如果刻意而为之,会徒增很多烦恼。我喜欢哲学,喜欢去领悟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些对于我认识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觉得如果我能提前到四十,那应该是件很开心的事儿。是的,让自己活得开心,再重要不过了。

    接受了真正的自己以后,人会变得豁达,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不再为了自己的不能而自怨自艾,摆脱旁人的眼光对我的束缚,这需要大彻大悟和修炼。古人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需要多少的修为啊。越长大,越知道那些名人名言是多么的有道理。“世上事最怕认真二字”、“坚持就是胜利”,真是颠真不破的真理。能领悟到这些,也说明我老了。现在的我,已没有了十几年前的踌躇满志,天天关注的是眼前的孩子养育、学区房、早教以及养老那天的到来。当然,进取的心境是永远不会丢下的,只不过目标随着时间在变。希望我可以成为好的父母表率,给孩子一个好的格局,让他成为更好的人。不那么纠结,果断勇敢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这件小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rq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