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是喧嚣的,是属于公众的滚滚红尘的世界,是柴米油盐孩子哭闹手机响起诸事烦多的俗世生活。
而夜晚呢,是宁静的,是宜于一个人内心生活的时候,是读书颖悟回味世事参禅悟道的精神生活。
我爱这夜。
正因了他黑的色才遮蔽了白的丑。无声的夜却有另一种音色,仿佛银河的水在哗哗轻响,深远的地脉律动来自风声吗?这使我忆起小时候深夜听到链轨拖拉机整夜在川地里耕地传来的声音,深远而宽广。今夜,写作累了,我抽枝烟,爬在窗户向外张望,残雪点点,在月光下泛着白光,树影萧疏而瘦硬,蒋家塬野地里传来几声夜鸟的凄冷叫声,令人不寒而栗,初春的寒夜里孤冷凄厉的不止我一人啊,还有孤独的寒鸟,夜的凄冷使人想到这人世间的薄凉和生命迟暮的悲哀!
最难忘的夜。小时侯我和弟弟在塬头的麦场夜里看场,和衣躺在麦垛间,夜风习习,微凉,仰望浩渺的夜空,繁星点点,像灯笼,像我的村伴,挤眉弄眼笑呢。在麦垛上数星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过夜,多么的惬意和富有诗意!
最喜苏东坡的夜——《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朗的月色、寒冷的冬夜、孤寂的身影,往往更能勾起那些想忘掉却无法忘掉的往事,苏轼自然难眠。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仅仅18个字,寥寥数语的写意,却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心境,这亦真亦幻的景色在苏轼看来不仅是美,却更多的是对人世的深思。
更想学学王子猷雪夜访戴的率性和自适。还是牵累太多,月夜出游赏月观景的愿望终未付诸实现。
是的,夜是文人的钟爱。在夜里,我就爱坐拥半床书,认真读,细细品,让自己的灵魂浸润在先哲名家的优美文字和智慧里,初春的寒夜里我就并不孤冷了。我也会在夜里思绪漫游,回味世事,思考人生。一个隐秘的窗口直通这夜,我把灵魂交给了夜。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
得到的,失去的,高兴的,沮丧的,甚至羞于启人的小心思,都可在夜里反刍、苏醒,玄想,甚至穿越……
夜的空旷和深广正覆盖了我。我爱这夜的静谧、空旷和深广!
写作,就是自己的灵魂和自己对话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消费时代,物质和功利遮蔽了蒙尘的人心。
叫醒自己的灵魂,清净自己的心灵,安妥自己的灵魂。何以解烦?唯有读书写作!
今日去买台灯,我说要亮度好的,因我夜间要看书,售货员笑曰,这年头看书的人少了,你还爱看书?我说,看了半辈子书了,爱好么。
多读才能多写。我呼唤旷野写作,多去关山转转,多去汭水静观,在山水草木中感知宇宙的浩大、生命的蓬勃和大自然的美妙。我信奉灵魂叙事,以我之心度他人之心来写小说,以我之精神注入来写散文和诗歌,以期描写人生的困境和人性的复杂,表现世道人心。
夜深人静,宜于写作。每一个笔画都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水滴,每一个文字都是从灵魂深处飞出来的鸽子。键盘敲落,灵魂坦露,虚假不得,满纸皆生命真实的声音,把心交出来,把情盈满了,你才能赢得人心,赢得读者。
写作是一种渲泻,更是一种交流,心里咋想,笔下就咋写,率性,自然,真诚,悲悯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