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抵达宁静,而是你是从宁静出发的。
在你的心未造作——出发之前,它一直是宁静的。是心的无端且不自知的造作,
使它看上去好像失去了宁静。
实际上,宁静是你的本性,
你不可能失去它,你只是将自己送进了心灵的烟尘。
就好像你骑着马出征,马蹄踏出的尘埃将马和它的主人淹没在烟尘中。
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你静下来,
烟尘就会散去,宁静就会再现。
伴随宁静出现的是静静的觉知,自性的觉知,自然的觉知。
有关觉知,是一件简单,
但可能是让你困惑的事。
什么是觉知?怎么觉知?
也许你看过不同大师的不同说法,
面对那些说法,
你可能让自己迷失了,
不知道到底谁人说的才对。
接下来我要说的觉知,是楞严经中的。
就觉知这件事,
总体来说:你要返觉觉自性。
把它延化到各个根门里分别是:
在眼,返见见自性;
在耳,返闻闻自性;
在鼻,返嗅嗅自性;
在舌,返尝尝自性;
在身,返觉觉自性;
在意,返知知自性。
见自性、闻自性、嗅自性、尝自性、觉自性、知自性,它们是觉知的主体。
觉知它们,和用它们觉知,这是修行觉知的前后两个阶段。
如果你的觉知不和觉自性相关,
基本上都是用意识心觉知意识心,
是意识的造作,训练和强化的恰是需要该弱化和休息的意识心。
如果你是用意识心觉知,或者,
将意识心和什么相连——
人们所谓的觉知对象——
一起觉知,这样的修行觉知,最终将会使你变得很累。
正念日常修习法:
1.数呼吸
在正念的修习中,学会“有觉知的呼吸”是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
用一行禅师自己的话来说,“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合一。无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作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深呼吸,吸气,在心里数一,呼气,在心里数一;再吸气,在心里数二,呼气,在心里数二……依次类推,一直数到十之后,再从一开始循环。
等到修习几周后,再把数呼吸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走路,还是站立,还是从事户外活动时,只要觉得心念杂乱无序,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修习。
直到自己的呼吸像潺潺流动的小溪一样,轻柔、和缓、自然、流畅。
因为,“有觉知的呼吸,本身就是正念”。
2.想象自己是一颗鹅卵石
除了数呼吸,想象也可以帮助我们收摄心神、放松自己,其中“想象自己是一颗被扔到河底的鹅卵石”,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以自己觉得最舒适的姿势坐下,挺直脊背,保留唇边一抹微笑,缓缓地深呼吸。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想象成一颗被丢进河里的鹅卵石,慢慢沉入河底。
河水清澈透明,轻轻从鹅卵石身上流过,洗去一切的杂念与污垢,只留下无尽的喜悦与欢喜。
河底的沙泥轻柔,稳稳地拖住鹅卵石,在这样的安宁中,放下所有的一切,不管过去,不管将来,只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整个过程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即可。
3.一举一动都是仪式
不单单是数呼吸和想象,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我们修习正念的途径。
比如洗碗的时候,不要想着快点结束这项工作,或者快点洗干净好做别的事情,要把洗碗这件事,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来做;
喝茶时,要深呼吸,缓缓进行每一个动作,不管是拿起茶壶,还是将茶水倒入杯中,还是端起茶杯喝茶,都要确保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
打扫卫生时,把所有的打扫任务分成几个步骤,比如拖地、洗衣服、整理床铺等等,慢慢地进行每一个动作,不漏掉每一个细小的步骤,做到了了分明;
与朋友一起散步时,不要为了追求平静在心里想:“希望这家伙别再说了,这样我才能专心。”而是在回应了朋友的话后,依然能继续安住在正念中,关照自己的呼吸,觉知与朋友正一起在散步这项事实。……
只有我们真正把修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一举一动都当成仪式、典礼,才能在一天24小时中,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4.顾好自己,就是顾好别人
佛陀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对师徒,是杂耍艺人。他们的杂耍技能是:老师把一根竹竿立到头上保持平稳,然后徒弟顺着竹竿慢慢爬上去,一直到顶端。
这项工作十分危险。
于是,师傅对徒弟提议:“工作时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这样我们就能保持专注,避免发生意外。”
没想到徒弟却说:“亲爱的老师,我想我们最好能各自顾好自己,顾好自己就是顾好我们俩。”
是啊,生活中的我们,总是追逐这个,照顾那个,却完全忘记了我们最应该照顾的,正是我们自己。
如果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在身心都失去平衡的状况下,还怎么去做好手头的工作,照顾好家人和孩子呢?
永远记住: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人,就是当下和你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让自己和身边这个人快乐。
当你开始意识到你自己——那个觉知者,
那个本体,那个本有今有的自然之觉知开始出现和生起,
并直照一切,直至延伸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外……
这时你开始触碰到经句中所说的自性——
见自性、闻自性、嗅自性、尝自性……——
那开始有统一的名字,我称之为觉自性。
这是一条认识自性和开始正确修行觉知的路,
但它似乎有点极端,适合意识心强、心业力重的人。
但对于一般人,楞严经中文殊菩萨开示“返闻闻自性”,以及类似的“返观观自性”、“返尝尝自性”等,不失为一种温和的、适合多数人的好方法。
说到这里,如何觉知呢?
看你准备选择哪一个根器、在哪一个感官世界修行。
如果你选择以耳根为根器,
在耳界修行、修耳界行,那么返闻闻自性,就是你的觉知修行。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选择眼根作为修行的工具,修眼界、在眼界修,那么,返观观自性就是你的觉知练习和觉知内容。
以此类推,皆是这样。
总之,你的觉知修行,
不是指向外的,而是指回自心本体的。
凡是指回自心本体,
并以自心本体开始见闻觉知修行的,
基本都是正确的觉知修行,是直路,是捷径的修行。
反之,是绕路,或非正确的修行。
相对的,觉自性是不动的,不垢不净的,不生不灭的,无有一切尘性之动变等属性。
具体来说,
例如闻自性,声尘有生有灭,有起有落,
有来有去,而闻自性无有这些,如如不动;
又如见自性,色尘有大有小,
有同有异,有变有衰,而见自性无有这些,如如不动。
就像闻自性、见自性一样,一切心自性皆是如此。
去觉知自体中那相对不变的,
然后再以那相对不变的去觉知一切来去变化的。
这个过程就是诸佛所践行和倡导的觉知修行。
如是觉知,如是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