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者,这两三年来,身在教育系统中,听了很多班主任的唠叨和八卦,也慢慢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现在的教育时代背景和我们读书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二三十年前,我们只管上学读书,老师只负责教书育人,而父母负责赚钱养家。各自责任分工明确,也很少产生纠葛。
那时候老师这份职业在人们眼中看起来光辉而神圣,有师道尊严。如果某个孩子被喊家长,那肯定说明这个孩子的行为已经很糟糕了,所以老师要向家长告状。一般情况下,家长都是乐得一身轻松的,只需要通过孩子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的情况,考得好那是孩子在努力,考得不好,那是孩子的命。一般不会归咎到老师身上。
但是现在不同了。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在学校里面仍然负责学习,但是老师,除了管好班上三四十个学生以外,还要负责去搞定三四十个孩子背后的家长。对于很多老师来说,这十分的劳心劳力,并不是这些孩子学不好,而是家长搞不定。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诉求越来越急迫,而且很多元化,家长希望他们交的这些学费,老师就能够给到他定制化的服务。但这是不现实的,一个老师他需要管理和教育一个班级三四十个学生,他不可能像一对一那样,将每一个孩子按照家长的需求去塑造。所以这背后的矛盾来自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与一线教师根本无法满足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线教师面对家长的很多需求,都会觉得精疲力尽,难以招架。
这个时候,老师很有可能会把来自于家长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或者因为孩子表现不好,将对孩子的情绪又转嫁到家长身上。家长又会因为表现不好,而把情绪又转嫁到老师身上。形成了胡乱一锅粥乱炖的状态。大家彼此都在这个情绪漩涡中挣扎和消耗。
现在的老师们主要精力分为三块:
第一、如何有个性化的教育好班级里面的几十个孩子?
第二,如何去对接孩子背后的家长,搞定和安抚好家长的情绪。
第三,就是自己身后的一大家子人的事儿,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
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个复杂的身份关系和角色,就需要边界十分清晰。对于家长,很明确清晰的告诉他我的能力范围在哪里,哪些事情是我能做的,哪些事情是我不能做的,而不被家长的情绪或者威胁裹挟着。我只是你孩子的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我并不是你为了达成某个要求利用的工具或者媒介。我可以去传达你的需求和意见,但是我不被你利用。改善女孩子的情况,哪些是我可以做到的?哪些是我不能做到的,超出了我的范围。我们需要在一次一次的沟通和较量中明确和捍卫自己的边界。这样我们自己才能生活在一个恰如其分、轻松自如的范围内。而不是不断的和别人冲破关系和界限。
其次,我认为老师这个职业,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除了懂得捍卫自己的边界以外,还需要取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个性化培养孩子的专业技能上。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教书育人这个核心目标上,如何快速的识别孩子的薄弱点和它的优势领域,并且给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只有提高自己的内功,才能够面对家长的诉求,游刃有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