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乐道人之善”,孟子戒:“勿言人之不善”,也就是说,人们要乐于说出别人的好处,不要说人们的坏处。虽然过了千年,这仍然是我们待人处事的良好经验和准则。但是人们在对自己的孩子却总是批评指责,大概是因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吧,孩子在批评中长大,即使长大成人,也善于批评别人,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说起别人的缺点,毛病,总是滔滔不绝,甚至当着当事人的面也会毫无顾忌的数落,指责。但对别人的优点长处,却常常视而不见,更不愿意给人鼓励和赞美。
“赏识教育”掀起了“表扬、赞美”之风,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要对孩子多赞美。但是能否做到心口如一的表扬,可能少之又少。因为这需要具体的练习。心理学课堂上,每个人都在努力练习,多多挖掘别人的闪光点,正如李克富老师说的,看到别人的闪光点,不是别人有闪光点,而是你有发现美的优点。同样看到别人缺点,不是别人有缺点,而是你自己的缺点。一个人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拥有的,比如你看到显微镜下的一滴血,却看不到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因为你脑中没有那些细胞的形象。
同样,看到自己的优点,证明你有发现美的优点。
小组长程老师对我的表扬我并不认可,因为他对我的不了解,因为他只是窥豹一斑,因为他……我更希望他能提出问题,或者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似乎习惯了“被批评”,毕竟,知道伤口在哪里才能上药!
他对我的文章有如下赞美:
“孙老师的文章把变化付诸笔端,读来酣畅淋漓,把活生生的人刻画得活生生。既看到变化,又点出不变。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孙老师的文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一个勇者的内心独白,您站得高,所以看得远,所以向往更高处。因为信念坚定,您将登上一座又一座新的高峰!”
啊!我何时能写出这样的佳作?
程老师说“无论怎样的话,一旦从我的口中说出去以后,就与我无关了。”他说完话轻松了,我犯难了,这句话能不对我造成扰动吗?我的文字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真的有那么好吗?我怎么没有看出来?是我不会发现美吗?还是这个表扬言过其实了?是他的赞美有错还是我的理解有问题?脑海中想起了这首歌:小朋友,你是不是有许多问号?
有些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并一味去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他们对负面评价尤其看重,如果别人批评了他一句,他可能会一蹶不振好几天,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内心强大的人,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自己怎样并不关别人的事。不为别人的评价,只是为了成为自己,与过去相比较,不断地爱自己,不被别人的评价所影响。
曾经在大学时期就特别崇尚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和尼采的“成为你自己”。他们为了这两句话都成神经病了,让我们这些“正常人”做到确实太难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92078/54db3b89f0ef18b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