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都出生农村,小学没有毕业,没接受过太多教育,他们认为,农村的孩子要走出农村,改变现在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只有读书,他们没有走出过农村,是觉得走出农村就可以不用靠劳力吃饭,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父母始终辛勤劳作,节衣缩食,拼尽全力支持我们姐弟三人读书。
从学前班开始,父母便不允许我们请假,学习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事情。小学我身体不太好,经常感冒发烧,可是我从未缺席,还记得父亲抗着输液架拿着针水,把我背到教室,他想,哪怕多学一个知识点都是好的。
小学升初中,我考上建水一中,当地最好的学校,我们整个乡村,很多年没有人上建水一中的初中了,母亲最早知道结果,拿到通知书时,她担着50多公斤的猪草,轻快的飞奔向家,还大声喊着“绍云,你考上建水一中了。”那时的兴奋,使她全然觉察不到肩上的重担,竟然身轻如燕。那个场景我至今清晰记得,是多大的力量让母亲跑那么快。
初中升高中考试,我发挥失常,我跟父母说,有可能考不上建水一中的高中了,去建水六中,我也会努力学习的,争取高中学好。说的时候我不敢直视父母的眼睛,但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忧伤。随后我告诉他们填报志愿的时间,就返回学校办理毕业的事情了。填报志愿那天清晨,天刚乌亮,我打算去食堂吃早餐,远远看见一对中年夫妇,一人拿着一根扁担,手抓着麻袋,风尘仆仆的竖立在宿舍楼大门口,身影那样的熟悉,我走近看,那不是我的父亲母亲吗?我赶紧跑过去,母亲坚定的说,“志愿只填报建水一中,考不上我们想办法。顺便来帮你拿东西,毕业啦。”我咬着牙强忍住泪水,父母亲担心来晚了我志愿填报完成无法修改,他们打算抗下所有的困难给我铺设最平坦的道路。那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的他们,大清早是怎么从十公里外的农村进城的?幸好我考上建水一中高中了。
2001年,姐姐考上西北大学,成为我们村子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拿到通知书时,父亲母亲小心翼翼的盯着通知书看了许久,仿佛那是姐姐通往成功的门票,那天父亲没有外出劳作,做了一大桌菜,从不喝酒的父亲开了酒瓶,庆祝这美好的日子。饭后,父亲微红的脸颊一直充满着笑容,所有的辛苦终于有了收获。对于一个农村家庭,高额的学杂费无疑是沉重的,但是父亲母亲无所畏惧,他们的肩膀能担千斤,有使不完的劲儿,只为了给我们最良好的教育。
弟弟中考那年,姐姐大二,我大一,家里的开销已压的父母喘不过气,父母已多少年没有买新衣服,父亲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布满补丁。弟弟较为调皮,小学初中基础都不太好,所以中考成绩不理想,没有上建水一中高中录取线。分数出来的那天,父母跟我和姐姐商量怎么办,我和姐姐自然没有主见,只记得父亲斩钉截铁的说,我们自费读建水一中,以免走弯路。父母的霸气震撼着我,每年8000元的高额择校费,再加上我和姐姐的大学费用,父母身上的担子有多重,繁重的体力劳动透支着他们的身体,但是他们从来不抱怨,永远为我们铺设阳光大道。
我们每一次升学,不只是我们自己在战斗,也是父母的战争,他们永远是我们坚实的后方,我们知道为了这份坚实,父母亲从不敢有片刻的歇息。感谢父母亲无畏且坚决的指引与支持,我们姐弟三人都通过读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踏着这阳光大道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018年5月3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