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聚完餐回家,叫的滴滴,路上跟司机聊天,司机是东北人,四十出头,和老婆两个人在南京已经五年,小孩上小学,本来在企业做招投标,但房贷压力大,小孩开销高,去年开始全职跑滴滴。
是什么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他说自己来南方之前,也是有梦想的,想要有一份有面子、有社会地位的工作,想要享受大城市的生活,想要给小孩更好的教育,但是没办法,现实摆在这。
这个有梦想的滴滴司机输在哪儿了呢?他还有机会改变这种现状吗?不由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刚看完的一本经济学的书——《稀缺》,不过书的作者对于穷人变富这件事的态度比较消极,他认为,
富人会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还是穷人,甚至更穷;
对于那些长期处于贫穷的人,即使给他们一笔钱,最后往往也会破产,长期陷入贫困。
是怎么得出这两个结论的呢?举两个例子基本就能懂了。
美国的穷人普遍更胖,也不怎么让孩子接受教育,不会买保险,也不会打疫苗,不会定期储蓄,更不会投资,你要是问他们,他们会认为,这些事情很重要,但是不紧急呀。
是啊,穷人每天遇到的琐事耗费了他们过多的精力,每天都会为了生计焦头烂额,这里要怎么省钱,这个东西是不是特价,房租快到期了,没有钱怎么办,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去关注,长期看对他们会很重要的事情。
他们的心被占得满满的,根本没有余闲去想一想,怎么才能去摆脱这种困境。
穷人真正缺的不是时间,不是金钱,而是正确分配注意力的能力,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注意力去关注真正的长期规划,去学习新的技能,这样才能最终跳出稀缺的怪圈。
再比如,
忙碌了一年,年底你想要去旅行,手里有一个行李箱,于是把你需要带的都装进去,洗漱用品,几件衣服,数码设备啊等等,装完后,你发现,不错,还有一些空间,这样你就可以塞一些不是那么需要的东西了,杂志、零食,整个过程很愉快。
但是如果你的箱子特别小呢,往往就不再舒服了,因为你要开始权衡,边装边想,我是带这个呢还是不带呢,反复试验,直到把箱子塞得满满的,虽然空间节约了,但是耗费了太多时间。
而穷人为什么觉得累,就是这种权衡的思维过程太多了。
花一块钱,考虑一下,花一段时间也要考虑一下,这个时间花在别的事情上,会不会更有效呢,这种思维看似高效,实际会让人产生大量的心智负担,消耗注意力,非常低效。
而如果是富人,日常生活中占用带宽的琐事很少,空余时间相对更多,不需要为了几块钱斤斤计较,浪费时间,精力也更加集中,可以投入在真正对他有意义的事情上,自然事半功倍。
看到这,再想想昨晚的那个滴滴司机,他可能确实很难摆脱现在的生活状态了。
但是就没有什么办法逆袭吗?你有好的答案嘛?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