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士鹏
看了发表在《书法报》2011年4月13日第14期第5版上张瑞田先生《勿将这一点轻轻看过》一文后,颇有感慨。我想以一位读者的身份表白对人类道义良知回归的期盼。
张先生在《论书法家的基本标准》一文中说:“书法家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理应具有对现实的关怀,比如是非之心,平等观念,科学、民主思想。……理应把人道主义作为人生纲领,通过捍卫书法的独立价值和自由属性,从而捍卫人的尊严和权利。”而一位网友则评论“中国历史上因人废字早已被否定,……感到此君更适合做个政治思想工作辅导员,善空谈大道理”。这位网友观点就是书法家与人格无关,可以不要人格。
我想同这位网友观点一致的代不乏人。过去有,现在有。我对张先生这段话的认识是,作为书法家要有健全的人格。张先生这句话小而言之是针对书法家,大而言之,整个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通俗地说,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
张先生就是一个政治思想工作辅导员。辅导员怎么了?维护人类的道义良知有什么不对?如果依这位网友的推理,张先生的呐喊是杞人忧天。那么我想问,多少人为正义、为良知失去了身家性命,就是死得不值了?张先生只是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站出来洗涤一下人格迷失者的灵魂,让他们向更高级、更趋于理智、更有利于体现道义良知的道路上去发展,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激浊扬清,历来是精神守望者的神圣使命。马克思说过,人源于动物界,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动物的某些特征。而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摆脱兽性,接近人性。张先生就是守望者,正是张先生的执着,引出了这端是非,也正是千千万万个张先生这一类人,才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在此我安慰张先生,不要悲哀。并借此奉劝这位网友,不要迷茫。多读些书,多想想,如何给自己构建一个完整的人格。
书法报 2011年5月18日 第五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