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人当被问到自己开车怎么样时,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说自己的水平还不错,有的甚至直接掏出车钥匙邀请你坐上他的新车体验一把他所谓的漂移技术,我有个朋友车确实开得很溜,但是有一次由于自己的疏忽将自己的爱车前面的引擎撞地很严重,大多数人往往会将自己的水平高估,基本上是超过50%的,也就是说自己的水平肯定都会在“平均”水平以上,这样对自己才说的过去,但这明显不符合逻辑,要是每个人都在50%的水平以上的话,那么低于50%的人就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成立的,换句话说就是有些人水平是高估了,而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水平,这种心理现象就叫做:过度自信效应
过度自信会使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
最近几年“专家”这个词被公众亵渎了很多次,之所以大家一提到专家就会想到“砖家”这个词,是因为很多时候所谓专家的预测都不灵,有时候甚至和专家讲的截然相反。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除了一些问题本身比较困难,不是一两句就能解释清楚的,而且未来本身是不可预测的,还有就是今天我们说的过度自信效应,它不但对我们普通人有影响,而且也对专家也有影响,甚至这个影响比我们普通人还要严重,一位经济学家在预测油价的5年走势时和一位非经济学家都会一样出错,只不过他这时过高估计了自己。
很多创业公司刚起步时都喜欢过高估计自己的业绩,甚至高估自己的能力,包括:技术力,领导力和其他的一些能力。但是过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励,而是自然单纯,与身俱来的。
过度自信的三个特点: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即它本身没有反义词,不存在所谓的“不够自信效应”
2.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3.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总结: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做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要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推荐阅读:
《清醒思考的艺术》
——[德]罗尔夫.多贝里 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