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凯文·凯利,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未来学家,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为“KK”。美国著名杂志《连线》第一任主编,也做过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全球概览》的编辑和出版人。凯文·凯利生活经历丰富,涉猎广泛,曾做过作家、摄影家、未来学家。他的文章和作品多次出现在《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刊物上。除了《失控》外,还著有《必然》、《科技想要什么》等力作。
关于本书
《科技想要什么》写于2010年。在这本书里,凯文·凯利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科技比喻成了一个人格化的形象。事实上,这个世界,就是科技在“幕后”暗自推动的。
未来,将会是科技统领世界的时代。所以,倾听“科技想要什么”成为了我们将来更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生活指南”。
如果你希望更顺应这个时代,那你应该知道——科技想要什么。
核心内容
科技是什么?
我们过去认为,它是生产力。是改变世界的方法。
但是现在凯文·凯利说,科技,其实是一个人格化的个体。他就像一个孩子,有成长的过程,有需求,有性格,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明确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带着整个世界上的物质,构建更复杂的生命,走向宇宙的终极规律。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科技想要什么,作者是凯文·凯利,下面我就把凯文·凯利简称为KK了。KK应该是现在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未来学家了,1994年的时候,KK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叫《失控》,这本书的解读版我们得到也有。在《失控》这本书里面,KK给全世界描绘了一个机器和生物联姻的世界,这个书一出来,可以说整个世界都为他的思想感到震惊。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震惊后来基本上都变成敬仰了,因为KK在《失控》那本书里说的那些预言基本上在全世界都实现了,所以说好的预言者一定是时间的朋友。16年之后,在2010年,时间的朋友KK再度出手,写下了这本《科技想要什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解读这本书。
我们先来看这个标题《科技想要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拟人句,所以说KK希望用这本书向我们表达一个非常强烈的意思,说科技它是一个人格体,也就是说它是有需求的,因为你看它会要,有强烈的需求。
在整个这本书里,KK也一直把科技当成一个人在写,所以说《科技想要什么》,也可以说是一本传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整本书的篇章结构,跟我们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司马迁写的《史记》体非常像,所以说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咱们就真的把这本书当成《史记》中的一篇文章来看。
第一部分
首先从这本书的主人公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力来看,应该是一部本纪,也就是司马迁专门给帝王立传的文体。《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其实就是一部 Technium 本纪,没错,我们的主人公还是个外国名,他的名字叫 Technium,这个词是KK原创的词,翻译过来可以叫技术元素。下面我们就进入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标题叫起源。这个跟《史记》也很像,开篇讲的是技术元素小时候的经历。
技术远路者,早在世界初开,天地玄黄的时候,他就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了。只不过当时的技术元素也还有长大,只是一个小孩吧。那我们在哪能看见他呢?我们来想象下面的场景,比如说在非洲的草原上,一个三米高的有点像一个倒扣的冰淇淋的筒的那么一个大的土堆,如果你扒开这个土堆会发现原来这是一个白蚁的巢穴,这个白蚁搭出来的三米高的土堆就是小时候的技术元素。好,这是一个场景。
这个时候,土堆旁边来了一只黑猩猩,从地上捡起一个手指头那么长的小木棍就捅到这个蚂蚁窝里面去,把蚂蚁给黏出来,然后送到嘴边上就把蚂蚁给吃了。好,这个小木棍也是小时候的技术元素。说到这儿你可能就懂了,说原来小时候的技术元素就是动物们使用的工具呗。要是这么定义的话,就把技术元素给说窄了。技术元素诞生的初期,它表现出来的形式确实有点像动物们用来谋生的黑科技,比如说三米高的蚂蚁窝,还有猩猩手里的小木棍。同时还有一些其他高级的技术元素,比如说同时期草原上生活着原始人,而原始人手里拿的弓箭,还有涂抹了毒药的箭头,这个就是高级的技术元素。
还有一些技术元素是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的,比如说原始人脑子里形成了一个观念,见到狮子就要赶快跑,这个概念也是技术元素,一套完整的怎么钻木取火的技术也是。所以说当时整个世界的技术元素是有高有低的,有点像一个幼儿园里分小班、中班和大班一样,这个时候高低不同的技术元素就出现了一个规律,就是掌握了高级技术元素的动物就可以去捕食和欺负低级技术元素的动物。比如说原始人有了弓箭,就可以欺负大猩猩,而大猩猩就只能用小树枝去欺负白蚁,而白蚁它们只能用垒蚂蚁窝的技术去欺负泥土。而泥土也有东西可以欺负,就是用泥土的化学成分去欺负那些原本没有规律的原子,就是强迫原子按照自己的化学式搭建成泥土。
所以分析到这一步,技术元素就不光是动物们使用的黑科技这么简单了,其实技术元素就是原子组成的方式,它可以组合成弓箭,也可以组合成蚂蚁窝,本质上技术元素是信息。所以,技术元素诞生的时间,我们就知道了,是在138亿年前,也就是宇宙诞生的那一刻。因为从那一刻开始,宇宙里所有的原子都被制造出来了,从此之后它们就开始各种混搭,形成各种各样的元素,最原始的信息量就产生了。
从138亿年前到大概五万年前,这个就是技术元素的幼年阶段,表现形式就是一些动物们简单地在自然界里谋生的手段。但是在大概五万年前的时候,技术元素从一个小孩变成了一个少年。
大概在五万年前的一天,当时有一群原始人正在荒原上围了一只猛犸象,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原始人朝其他人喊一了嗓子,说我来吸引它的注意力。好,就在这一刻技术元素长大了,它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少年,因为这一天或者说在这一段时间内,语言形成了。当然了,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渐变的过程,刚才说的猛犸象的故事只是语言刚刚开始出现时候的一个应用场景。KK在书里引用了著名的哲学家丹尼尔·丹尼克的话,说语言的发明太让人振奋了,太重要了,智人从此之后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跳跃,这一跳就把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物种远远地都甩到身后去了。
请注意,语言也是一种技术元素,因为本质上语言也是信息,无非就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声带振动的频率还有特定的嘴形。语言就是当时技术元素里最高级的一种,也是第一位少年,而当时地球上的其他技术元素都还在幼儿园,顶多是个大班。有句话说叫小孩打架就是拼发育,而人类身边现在站了一个少年,这一下子就把天下的动物们可以说欺负了个遍。
那语言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它的好处有下面几个:首先,语言能传达信息,比如说一个原始人回来跟部落说,湖边来了三只羊,或者说那边来了20个敌人,我先撤,你来守基地。而过去这些都是属于比比划划说不清楚的事,而现在可以清晰地表达了。所以,人类的生存能力一下就强了很多。还有,就是语言催生了我们的思维,你注意到没?平时你心里琢磨一个事,其实是用一个固定的语言在琢磨的。比如说一个老外,他虽然嘴上跟你说汉语,说的一个蹩脚的汉语,但是他心里琢磨事的时候,其实是用英语在思维的。所以说,如果没有一个语言的理性框架,我们人类是没有办法组织我们的精神活动的。好,这是第二个,就是催生了我们的思维。
还有,语言能让我们保留一些我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的知识,比如说对于原始人来说,打蛇打七寸,这个口诀在没有语言的时候,就算是一个原始的猎人发现了这个规律,他也就干着急但表达不出来。有了语言之后,只要把它变成一个口诀,别人照着背下来,那整个部落就都不怕蛇了,所以生存技能提高了。
KK认为技术元素在大概五万年前变成了一个少年,这个少年可以说是一个英武机智的少年,他帮人类征服了整个地球,而这个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繁盛的群体,反过来这个群体促进了技术元素的成长。比如说在当时世界不同的角落,人类发明了下面这些东西,像犁、锄头、盔甲,还有关羽用的青龙偃月刀,这些初级的科技。还有一些技术元素是以非物质的状态保存的,比如说文化和规则,像信仰、法律、教会、儒家思想等等。
还有的技术元素就是一些让人能够聚在一起的统治技术,比如说封建制、共和制、郡县制等等。所有的这些技术元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太一样,但是功能都是相似的,像一个坚固的篱笆能让20只羊不走散,而一个好的统治手段能让一个帝国的几百万国民不走散,谁掌握了更高级的技术元素,谁就能过得更好,甚至是战胜其他的部落。所以说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一个比谁掌握的技术元素更高级的历史,但总体上来说,这个时期人类掌握的技术元素都只是他的少年阶段。这个少年阶段从大概五万年前一直到18世纪左右,在18世纪前后这个节点上,技术元素马上就要迎来下一次升级,他要从一个少年变成一个青年。
第二部分
我们都知道,技术元素的这一次成长,其实就是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对于18世纪开始的那个科技大发展,我们可能都很熟悉,人类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砰地一下迎来了一个爆炸式的发展。关于这一段的人类进步有太多的数据和事实了,在这儿我们只用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数据来说明人类的进步,就是在1900年的时候,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7岁,而到1994年的时候达到了75岁。
我们知道在这之前几百万年人类的寿命也就是30多岁,但是偏偏就在这不到一百年里,一下提升了80%。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动物的寿命基本上是和它们的体型成正比的,就像我们人类这么大的动物,一般像猩猩什么的也就是活到三四十岁。但有了科技之后,我们人类一下就能比大象那么大的动物活得还要久,这个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因为人的寿命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背后有科学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谁如果说人类不再进步,你就把这个不到一百年,人类平均寿命从40多岁增长到75岁的这个数字扔给他,我觉得这就是最硬气的反驳了。
而随着人类遍布全球的时候,技术元素也长大了,这个时候的技术元素有点像一个中国古代行了弱冠之礼的男子,就是到了20岁了。20岁的年轻人他就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需求,同时也开始履行自己的使命。没错,在KK眼里,技术元素是有明确的使命的。KK提醒我们,当我们观察一些非常具体的科学发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技术元素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意图,就是它开始引导着人类朝一个确定的方向发展。必然,KK首先提到了这个词,他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起码大放心是命中注定的。
那为什么是必然呢?我们先从一个著名的故事说起,在1647年前后,牛顿遇到了一个物理学上的难题,叫变力做功,他就很着急,一着急牛顿就发明了一个数学上可以求极限的工具,这个就是后来的微积分。后来牛顿就和一个远在欧洲的数学家,叫莱布尼茨他们两个互相通信,交流学术上的感想,牛顿就臭显摆,说我已经发现了求极大极小值的方法,但是牛顿又耍小心眼,他就没告诉莱布尼茨是什么方法。结果莱布尼茨就回信说我也找到了,因为他是德国人,当时还不叫德国,可能德国人就比较实诚吧,就把这个方法告诉了牛顿。牛顿看完信之后惊着了,说这个莱布尼茨的方法和我的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措辞和符号,但是牛顿也很诚实,他就老老实实地把这些都写到自己的书里。这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故事。
干吗说这件事呢?KK说这件事向我们昭示了一种必然性。我们翻翻那段历史就可以发现大量的科学家在几年甚至一两个月之间,就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先后取得了完全一样的科技突破。像温度计在全世界被6个不同的人彼此不知道的情况下都发明了,电报被5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复发明,4个独立的观察者,包括伽利略都在1611年的时候观察到了太阳黑子,三个不同的天才数学家发明了小数,两个科学家都在1846年那一年分别独立地预测出了第八颗行星,也就是海王星的存在……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说,那是因为全球有一个科学共同体吧,大家都可以看同样的学术期刊,所以大家自由地交流,只要有了连通的渠道,大家的发现在内容上和时间上可不是就很相近吗?
在书里KK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在上世纪全球六个不同的科学组织曾经在彼此信息完全封闭和独立的情况下,大家都发现了同一个物理学的定律,就是研究核武器时候必须用到的四因子公式。因为当时是二战时期,全球六个独立的科学小组都接到了任务,就是争取把核能转化成武器。因为战时的这个信息保密的特殊性,所以每个小组的信息都是绝对封闭的。这六个小组是法国、德国、苏联还有来自美国的三个完全独立的小组,一共六个。他们就在彼此完全不知道对方在干吗的情况下,都发现了制造核弹的一个重要公式,四因子公式。这个公式能帮工程师计算出来核能量在链式反应时候的临界质量。同时,后来人们注意到日本的科研小组其实离这个公式就只差一步了,差一点就摸到了,所以就算它六个半吧。二战之后,大家把数据公布了一看,就像那首流行歌里唱的,叫原来你也在这里。好,这就是科学上的必然性。
这个时候人们用这种必然性的思维模式,再回头看看技术元素一路走过来的发展历程,一看不得了。结论可以说是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就是整个世界都是在按照一个精妙的规程和必然性在向前扎扎实实地推进的。先说人类使用的工具吧,在《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里有两张照片,一张照片是在美洲拍摄的,另外一张是在东南亚拍摄的。照片里都是一个拿着吹箭筒的小孩,就是一种靠吹起来射出箭的武器。
你就看这两张照片,首先吹箭管的长度、形状和原理是完全一样的,还有就是箭头的尾巴上都涂了毒汁,而且涂的都是不会污染动物肉质的毒汁,就是这个动物死了之后,吃它的肉是不会中毒的。而同时发射飞镖时候的姿势都一样,都是靠旋转转管的发射端来调整进行瞄准。这两套吹箭装置在世界两个完全隔绝的角落被发明出来,就像是一对遗失了多年的双胞胎。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那说不定是哪个掌握了吹箭技术的原始人通过白令陆桥从亚洲走到了美洲呢?好吧,这也有可能,但是在动物界,科学家也找到了大量技术元素进化的必然性,而这一次进化的必然性展现得更明确了。这个就是生物学上非常著名的关于眼睛的进化。
首先,眼睛的结构那真是太精妙了,它的感光度、宽容度,还有调节焦点的速度完全碾压现在人类的各种高科技。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眼睛,这个我们知道,因为最开始我们本来就是同一个祖先的。但是像眼睛这么精妙的结构,靠大自然自己慢慢进化出来,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它长时间慢慢摸索,误打误撞,最后运气好被它蒙上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眼睛这东西在地球生命发展的历程里一共出现了六次,不光是在脊椎动物身上,像一些章鱼、蜗牛还有海洋里的环节动物,水母和蜘蛛的身上,也都发现了这种类似于生物照相机一样的非常复杂的光学结构,而且功能大同小异。
所以,当人类把几十亿年的生物演化历程看过一遍之后,只能说生命想要一个眼球,就是生命想要看见这个世界。因为它总是重复这个发明,KK说这个巧合程度就像是你扔600次硬币,每一次都是正面朝上,这个事它应该不是偶然的吧。所以,KK就问,如果再给生命一次重来的机会,地球上的生物会变成完全另外一个样子吗?答案是不会的,因为技术元素的成长是有一条明确的脉络的,这个规律不光在地球上灵验,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在全宇宙它都是灵验的。比如说DNA,就是双螺旋的这个结构,现在科学家找不到比它更简练的办法去表达信息了,所以说无论你把宇宙重启多少次,每次的结果应该是差不多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物学家乔治·沃尔德就对他的学生说,在地球上把生物和化学学好是值得的,因为将来你也可以通过在银河系之外举行的生物化学考试。可能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过来,技术元素哪里只是生物的什么黑科技,它也不是陪护人类的保姆,它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它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步骤和强大的意志,它要把一切愿意玩这个游戏的生命都带到它的终极使命里去。
那话说到这儿,人类可能就会感觉有点无语,就说闹了半天原来所有生命都只是像长江里的一片树叶,别管我们怎么折腾,最后都是被长江带到大海里去,那我们是不是一点自主性都没有呢?KK说人类也没有那么被动,整个进化历程有点像一个固定线路的公交车路线,就是大的路线是设定好的。但沿途这车怎么开,是开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中间并个线、插个队,这个完全由生物自己说了算。
但一些重要的车站,无论是哪个司机开都得停,比如说像进化出脊柱、产生语言、演化出眼睛,发现核能还有进化出互联网,这些重要的车站你要踩上点。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类个体来说,你就放心吧,这个自由度是足够大的,就是这一辆固定线路的公交车足够我们折腾的。
刚才我们说了技术元素的必然性,那我们接着回到咱们的技术元素本纪里面。在人类经历了科学革命之后,技术元素也进入了青年期,对于咱们一般人来说,我们能看到的就是科技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技术元素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
第三部分
我们进入下一个段落,关于我们应该怎么站队。在大面上怎么对待技术元素,摆在我们面前一共有三个大方向。第一个,激烈抗争;第二个,迟缓接受;第三个,正面拥抱。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激烈抗争。在《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里记录了一个邮包炸弹客的故事,就是寄给别人一个包裹,一打开“砰”的一声是个炸弹。这个人还是哈佛大学毕业的,而且是一个数学博士,等于说是一个理科奇才吧。但是这些理科的教育经历让这个炸弹客感觉自己可能把世界看得更透了,他写了一篇叫《反科技宣言》,大概意思是说科技这个东西正在从四面八方包围我们的生活,再这么下去,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科技的魔爪,所以他要唤醒人类。
这个炸弹客自己一个人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森林小屋里面,不用电,不用任何科技用品,就是把生活压缩到几乎是原始人的状态,同时他在里面做邮包炸弹。但是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然后让人类看到他写的这个反科技宣言。这家伙一共寄出了16个炸弹,炸死了3个人,炸伤了23个人,后来这个炸弹客就恐吓各大媒体,说你们要是不刊登我的这篇《反科技宣言》,我就继续放炸弹。结果就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这个《反科技宣言》还真的全文发出来了,大概内容意思就是说人们最好不要用电、不要用工具,大家都回到田园生活吧。
但是这个举动没有唤醒沉睡的人们,反而是让世人看到了这个炸弹客的观点有多愚蠢。最后,炸弹客被抓住了,被判了终身监禁,不得保释。在我看来,像这种人就应该拼命在他旁边上网,用手机气死他才好呢。
那为什么这个炸弹客是愚蠢的?首先,没有人愿意陪你过石器时代的日子,就是得个病都不能去医院,就是那种日子。还有,就是你用这种暴力的方法来强迫别人,那谁会听你的呢?好,就算你能说服一部分人跟你走,但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坚决不听你的,他们就会坚决地追逐科技,那结果就是他们一定会比那些不用科技的人过得好,这个规律是一定的,那将来哪边会是主流呢?所以说你鼓吹的这一套,它一定不是一个趋势。好,这是第一种人,激烈抗争,我们一般人显然都不会这么笨。
而我们的第二个选项就是迟缓接受。迟缓接受最典型的代表可以说是美国的阿米什人,他们是生活在美国北部的一个宗教派系,由于信仰的原因,他们希望过最简单的生活,就是拒绝过度的现代化。他们尽量坐马车、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还穿最传统的衣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到了阿米什人生活的地区,那真是一片世外桃源的感觉,就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农田,还有清澈的河水,穿着中世纪衣服的农民辛勤地在工作,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都很近,不可能像现在网友说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咱们俩坐在一张桌子上彼此看手机。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说这种生活挺好,我也想过这种日子。表面上阿米什人过的这种生活叫拒绝科技,但是如果你看得再深一点,其实他们对科技只是一个迟缓接受。比如说阿米什人认为,马车是可以坐的,但是别忘了,马车也是技术元素,马车像轴承、车轮子,还有马的驯养技术,这个都是几百年前的高科技。而且说是不用高科技的东西,但阿米什人在今天生活,他们也不傻了,因为有一些科技带来的东西,你得承认它确实很好使。
首先,阿米什人也用太阳能发电机,就是放在屋顶上那种,同时他们也用电扇,出门只坐火车,但是不坐飞机,为什么呢?因为飞机显得太现代了,而火车咣当咣当地慢慢走,还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还有,阿米什人也打电话,但是他们只接受古老的那种电话亭里的电话,其实在私底下阿米什人也是用手机的,因为手机这玩意太方便了。而阿米什人的牧师,他用的手机就比别人要小一些,方便偷偷揣在兜里,打电话的时候自己躲到封闭的室内去偷偷打,这就是阿米什人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这么一来,就给人感觉他是在电话亭里面打电话。
所以你听我这么描述下来,说得不客气,阿米什人的日子就是三个字:骗自己。说白了,他们只接受了那些发明了一段时间的比较老土的科技,那在根本上就不是拒绝科技,那就叫延缓接受科技。所以说如果你现在到阿米什人的村庄里,你会觉得那是一个有点梦幻也有点混搭的小村庄,人们穿着中世纪的衣服,但是兜里藏着手机,而房顶上有单晶硅制成的太阳能板,而他们往地里种的种子是经过改造基因技术的抗病虫害的玉米种子。
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可能都有乡村梦,就是特别向往那种每天都能碰到泥土的生活,但是有谁试过真的能这么坚持生活呢?现在,阿米什人坚持给你看了,那是一个在骗自己和当演员之间的一种可以说很荒诞的生活。而且等你也过上那种生活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你该孤独还是会孤独,人和人之间还是有误会,只不过别人是在高级公寓里吹着空调孤独,但是你呢,是在茅草屋里孤独,而且满墙都是蜘蛛,地下还爬老鼠,冬天冷得要死,夏天热得要死。所以到那个时候,你可能才会明白过来,就是我们的痛苦和迷惘其实不是科技的错。好,这就是阿米什人的生活,我们把它称为迟缓接受。
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三个选项叫做正面拥抱,就是大大方方地接受科技进入我们的生活。如果有电子支付,那就不要用现金,如果有 iPhone10 那就坚决不用 iPhone9,其实这个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现在我们很多人其实是一边享受着科技的好处,一边跟着身边的人说两句科技的坏话,但以后当你看清楚阿米什人的生活之后,是不是说的那两句坏话就可以省了,我们和技术元素之间难道不应该是一个正面拥抱的关系吗?
那可能有人会说,说我还跟它拥抱?技术元素像这么发展下去,没准将来变成什么可怕的东西。那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会不会变成像《终结者》电影里那样的超级杀手机器人呢?这个话题其实就是这篇技术元素本纪的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技术元素未来会把我们带到哪去。
在上本书《失控》,其实KK已经作出了一部分预言,他说随着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互联网技术把每个人类的个体都连接在一起,等到全世界都完成这个连接之后,就是技术元素下一次升级的时候,它会在我们人类的头顶上形成一个全球大脑。到那个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和遍布世界的摄像头也都是他的眼睛,但是他在想什么,将来会做什么,我们人类很可能就理解不了了,这个全球大脑就是未来地球真正的主人。
这么一说,很多人又担心了,说那他会不会把我们人类灭掉,或者会不会把我们都抓起来当奴隶呢?KK认为不会,为什么不会呢?因为这种做法太土鳖了,就是像谁强大了就把对手灭掉或者吃掉这种事,只有比较初级阶段的动物还有人类才会这么做。
说到这儿的时候KK就回答了这本书名里提到的那个问题,就是科技想要什么。KK说,科技也就是技术元素,它想要的是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无限博弈。什么是无限博弈?就是谁也不把谁灭掉,谁也别把谁欺负死,而是在一个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自由的系统里,大家长期互动,长期进行良性博弈。用一句这几年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话说,就是大家一起玩。
我们过去人类的历史更多是有限博弈,也就是成王败寇的逻辑,比如象棋就是一个典型的有限博弈,结果一定是谁把谁给将死了。但是后来人们就发现,人和人之间的长期博弈,这个游戏才更好玩。像一盘象棋,虽然是一个有限博弈,但是村头的老张和老李下了一辈子象棋,这就是一个可以持续的无限博弈。而技术元素想要的是一个自由繁荣的无限博弈的平台,就像一个欢乐的全民参与的大型广场舞。
总结
在音频的最后,我们还是对技术元素是什么,还有和人类的关系是什么作一个明确的定义。其实KK的意思是说,技术元素的概念确实是不太好解释,因为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宽泛了,它可以是动物用的黑科技,也可以是飞机大炮,也可以是法律,还有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总之,凡是有利于让世界加速,朝终极目标奔流过去的有效信息,全部都是技术元素。而技术元素就是带领我们人类奔向终极目标的那个带头人和召集人。
那我们人类和技术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其实关系有很多,首先,技术元素是我们的助手,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保姆,它帮助我们战胜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成为了演化史上最厉害的群体。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是技术元素的父母,KK说在技术元素的眼里吧,我们是漂浮在他们周围的创造他们的神秘腺体。
这个说法就把我们说成腺体了,有点憋屈,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腺体。我觉得可能我们跟技术元素之间的关系,用一个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概念来说就是经手人。我们都知道,像大型国企或者国家部委之间签合同的时候,具体负责执行的那个人就叫经手人。你说这个经手人重要吗?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是他在跑,而且他还有一定的决定权,很多事他说了就算,而且这个事跑下来对经手人也是有好处的。但是你说经手人不重要吧?也真是可以没有他,因为这个大事都是上面的领导们和老板们定下来的,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为什么交给你呢?是因为你的办事能力强,所以交给你来跑,你要是不想干的话,有的是人干。所以,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也是经手人这个角色,你要是不支持技术元素,你可以去过你的田园生活,没问题,但是有的是人想当这个经手人。
再退一步说,就算是现在真出了一个科技狂人吧,发明了个炸弹把整个人类都炸了,人类的文明全毁了。那对技术元素来说,无非就是浪费一点时间,就像刘欢那首歌唱的从头再来,那就再从地球上进化一个生物呗,但是这个事还得办,只不过把技术元素推举上去的这个功劳,也就是中国历史里常说的这个定策之功就不属于人类了。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顺应这个时代,去做一个尽职的经手人。
最后我们畅想一下未来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在未来世界,人们都会过得非常悠闲,所有的体力活都不用你来干了,没有人挨饿,想吃什么都有,大家更在意的是精神世界的追求。比如说谁的歌写得好,还有谁的故事编得好,谁的舞跳得好。还有,人类将会很少生病,因为我们一出生基因就被修改了,人很可能一直活着,当然不发生意外的话。
你可能会问,说那地球住得下吗?你这个问题太小家子气了,你应该问宇宙够不够我们住才对,因为就在我们全体人类吃喝玩乐的时候,在外太空,各种机器人在帮我们采矿、发电、采集我们需要的各种矿物和资源。每当我们人类发现一个可能移民居住的星球之后呢,我们就朝它发射,比如说发射一千亿支纳米的机器人,这些小机器人就会停留在那个星球的表面上,慢慢地去改造那个星球的大气和各种自然条件。什么时候那个星球变成了一片鸟语花香,好,我们人类再到那个星球上去殖民。所以,乐观地看,现在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技术元素的背后有一个终极的力量,可以说是上帝,或者说是造物主吧,它希望人类躯探索宇宙,在宇宙里繁衍。但是最后的最后,那是要干吗?那就等我们把整个宇宙都填满的时候,再去敲造物主的门吧!
以上就是KK的《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里的主要内容,在KK的其他两本书里,更具体地描述了我们将来应该怎么具体地生活。如果你想当好这个经手人的话,一本叫《技术元素》,另外一本叫《必然》,这两本书你也应该看。
撰稿:怀沙
讲述:怀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