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童书吧名豪丽城站——2018.5.26
你是怎么给你家孩子过儿童节的呢?我猜,应该是买买买、吃吃吃、玩玩玩、看看看。可能还有些是窝在家里呢,对吗?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说过:“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句话在“怎么过儿童节”这事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谈谈儿童节礼物
我们家有一个规矩,平时不买玩具,孩子要是想要玩具,没问题,列入玩具清单,这节那节的时候买。所以这个节那个节,就变相地成为了玩具日,而玩具清单的实现也形成了仪式感。
今年儿童节,女儿早早就说好了要超级飞侠酷飞和酷雷。
我呢,看到团购定制版《跑跑镇》和定制版《妖怪偷了我的名字》,就毫不犹豫地下了单,决定把这两本定制绘本作为儿童节礼物送给女儿。酷飞和酷雷就交给她爸爸去送好了。
照理说,收到自己期盼已久的礼物,是很雀跃的,然而……来看看女儿的动作。
动作一、收到《跑跑镇》
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看仔细之后,那惊讶状,好像成年人中了五百万,随后那书一直放枕边,不舍得放其它地方了。
动作二、收到《妖怪偷了我的名字》

看到自己名字时,特别自豪,特别开心,大半夜地一定要把祈福风铃做好,挂在床尾。第二天看到爸爸,还自豪地把书翻开,讲给爸爸听,这小丫头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动作三、收到酷飞、酷雷
打开盒子之后,就塞进我的包包里,再没有过问。回到家,跟爸爸玩超级飞侠的游戏,跟平常一样。满足的只是对玩具的欲望而已(当然,这也很重要)。
区别在哪里呢?
定制版《跑跑镇》有她的相片,有妈妈对她的赠言;定制版《妖怪偷了我的名字》是根据她的名字而设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就是她,那就是属于她自己的冒险故事。
当她跟爸爸分享故事时,她满脸自豪地说:“这个就是我。”
这些,让女儿有归属感,特别自豪,特别得瑟。跟玩具的满足感是不一样的。
归属感有了,那么价值感呢?
你们都是有天赋的小演员
从未想过咱们的孩子还能跨市演出,开始只是玩玩而已,这一玩,玩大了。
惠州童书吧要落地,参与了小区儿童节的演出,我们的孩子作为演出代表,浩浩荡荡地乘坐大巴车从深圳出发。

这是一群年纪尚小的孩子,小演员们平均年龄4岁左右,都在读幼儿园小班,只有一位小哥哥,演甘伯伯的,是读幼儿园大班。
我想,这应该是他们第一次跟妈妈一起,跟这么多小朋友一起乘坐大巴车去往另一个城市吧。看他们多开心,多欢乐呀~ 看,跟平常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出游,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呢!
为了增加孩子们的价值感,我给他们录了一个小视频,让孩子们在车上齐声大喊“我们要去惠州表演啦……”

没有哪位孩子不爱故事,我们的小演员也同样爱故事。演出结束后,都凑在一块儿听故事,玩游戏,赢奖品。
在绘本场上,孩子们是主角,爸爸妈妈是配角,是辅助孩子的。
不管是绘本剧,还是游戏互动,每一个都跟绘本紧紧相扣,让孩子有十足的参与感。
也许你会说,演出而已嘛,我们家孩子很多这样的机会呀。
传统舞台是给大一些的孩子展现的,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能力积累,可以表演舞蹈、演讲、小主持人、歌唱……,而小龄孩子,想要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机会不多。
绘本剧则不一样了,大小通吃,老少皆宜。
绘本剧给小龄孩子的舞台展现开放了通道。
同时,传统的演出是孩子根据成人的要求来演出,完成一系列动作,而绘本剧,在成人指导的前提下,给孩子们更多孩子气、有创造力的自由发挥。
真正由内到外体现“孩子是主角”。
最后,这一群小演员除了获得互动奖品,还获得了“演员专属礼品”。
这样过儿童节,是不是非常不一样?
用这样的方式赢得儿童节礼物,是不是非常有意义?
整个过程,孩子感受到的是满满的价值感,这一点,从他们的表情上、绘本剧演绎上体现出来了。
孩子们说:“下次还要演。”
家长们说:“这种机会太好了,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有意义的愉悦感、有价值的满足感,是对自我的认可,是能力的强化,是信心的提升。这比纯粹的快乐、比单纯某种物品的欲望满足,更深刻、更有帮助。
斯科特●派克说:真正的爱应该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帮助的。
你们认为呢?
明年的儿童节,还这样过,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