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官渡大战之时,袁绍所控制的人口几乎是曹操的10倍,投入作战的兵力也相当于曹操的10倍。袁绍手下还有田丰、沮授等满腹谋略的能臣为他出谋献计,颜良、文丑等勇冠三军的猛将为他领兵作战。
然而他却被地狭兵少的曹操击败。导致他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袁绍狂傲自大,求胜心切。在与曹操决战之前,袁绍曾多次与公孙瓒交战,使得百姓疲惫不堪,仓库积蓄不足。袁绍理应在这个时候停下战争脚步,休整军队,发展生产,安抚百姓。
其二,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袁绍刚决定亲征曹操的时候,沮授就曾建议他先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出兵。袁绍不听,执意要攻打曹操,促成了官渡惨败的发生。
袁绍弃良谋而不用,还以扰乱军心之罪将田丰关押,使全军将士寒心。当曹操攻打乌巢之时,袁绍不采用张郃支援乌巢的建议,而执意派重兵攻打曹操的官渡大营,导致“一举两失”。
其三,袁绍志大才疏,心胸狭窄,缺乏帅才。袁绍虽有一统天下之志,却无领兵作战之才。在官渡与曹操数次交战,袁绍屡战屡败。
同时,他缺乏帅才,不懂得如何利用人才。他弃田丰、沮授、许攸的妙计不用,却听信郭图的谗言;他不合理运用张郃、高览这样智勇双全的猛将,却让本不能独当一面的颜良救援白马。
其四,袁军内部不团结,窝里斗。袁绍这个人喜欢听奉承话,不乐意别人提出与他相反的意见。而那个“脑子不太好使”的郭图在溜须拍马方面却算是行家,袁绍因此对他非常信任。
袁绍提出要出兵曹操,沮授表示抗议,郭图跑过来凑一腿,附议,袁绍坚定出兵的决心;后袁绍要偷袭曹操大营,张郃表示抗议,郭图又跑过来凑一腿,附议,袁绍坚定偷袭的决心。整天窝里斗,就没团结过。这样的军队作战,战胜的概率能大吗?
其五,袁绍在军事上指挥不当。曹操驻扎在白马的时候,他不守白马而去救延津,中了曹操的调虎离山之计。许攸让他出奇兵攻占许都,劫持天子,挟天子讨伐曹操,他不屑一顾。
曹操偷袭乌巢,他弃全军将士的辎重供给于不顾,却执意要偷袭曹军大营。其实,袁绍手下谋士众多,他的每一次行动都有谋士给他提意见,他却常常不接受,这才导致他指挥失当。
其六,袁绍在政治与道义上的失利。曹操刚迎回献帝,天下人都盼望着战火纷飞的日子早日结束。
而袁绍却不思治国之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发动战争,在政治上就处于被动地位了。同时,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欺压弱小的曹操,这在道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
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