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桔子酒店的时候,阅读了服务人员可以留在房间的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的《创始人手记》。原本只是想着这是华住集团的营销手段,读完了却觉得自己又大大进步了一个层次。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外化”,以及“那些能在某一方面成功的人,首先是他要在那个方面的思想上的认识要成功,而社会对其物质上的承认更多的是他的可行的可以成功的思想逐渐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是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设计图变成了现实的过程。”
季琦在书中坦诚地分享了成功创建了3家上市企业的成功创始人的思考、行为模式和心路历程。从他的文字中,我体会到“心学”的力量。只有心中有大道,思想和行为上有正确和产生价值的东西,才会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所以,本质上,我们向外索求,索求“社会或他人的认可”其实是错误的,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的行为。社会和人群有其自然运转的规律。简单来说,这个规律就是在人群“趋利避害”的人性过程中提供价值。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越多,提供的利益越大,他的价值也就越大。因此,所谓的社会成功恰恰是先自己内心或思想上成功(行为模型符合人群需要,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可),才可能实现社会上的物质成功。我们古人把这个过程叫做“内圣外王”。
当今社会,太多人的试图通过讨好、逢迎来获得所谓成功。显然,是本末倒置的。这样的行为可以带来短期的利益,却也容易被替换掉。只有通过努力,依托提供价值,跟社会交换来的成功才是稳定的持久的。正是因为此,我们看到的真正成功的人士,无论是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还是施一公这样的科学家,他们追求的都是追随自己内心的心无旁骛的努力地做好自己想做享受做的事情,而成功只是这个享受着做事情的附产品。
那么这些人是如何在如今灯红酒绿的诱惑中保持冷静的呢?特别他们中的那些没有天赋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呢?季琦说,他的智慧来自“打坐和佛经”。他说,他每晚坚持睡前打坐40分钟。正是打坐使其可以回归本心,而佛经则给与了他智慧。但归根结底,总是要先回归本心。这同我们接收到的成功学教育也是一致的。成功学就告诉我们,要做那些觉得“坚持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以及“要想清楚,自己这一辈子究竟在意什么”。无疑,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要“认真地想清楚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以及“言行一致”。陈德明院士说,“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履历,并且这个履历是刻在你的心上的。”乔布斯也说,我们的内心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真正的内心和自己以为的自己不一致的时候,真正的内心就会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行为,表现为心理能量的不断耗损,并最终将人拖垮。而当二者一致时,则更多地能持续地做下去。
在当下忙碌纷杂的社会,人很容易被周围和大多数社会人的意识胁迫,而下意识地匆匆地追求着自己内心不认同的东西,空耗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让自己有所成就,就要让自己“闲”下来,“空”下来。当我们被忙碌占据了全部时间后,我们事实上是没有时间思考什么重要,也没有时间落实我们偶尔因缘际会灵光乍现时想明白的“重要”。我们的“精力”“资源”已经被各种所谓“忙碌”的琐事占满了,反而造成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却没有了可用的“精力”和“时间”资源了。因此,为了不悔恨人生,我们要主动舍弃一些东西,让自己“空”下来,“闲”下来。只有如此,我们的心才有时间澄净和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才可能“历历在目”。而只有历历在目,我们才能制定落实的计划,才可能实现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