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关键点:教育是生活和社会的需要
生命的本质是追求延续,而这种延续只能通过不断更新来获得。生命就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
正式的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容易变得脱离实际,抽象以及书本化。
所以教育要在正式和非正式,有目的和随意之间保持平衡,确保教育不与社会脱节。
而教育是改变,形成,定型等活动,成为标准的社会形态。
沟通是通过分享经验,使其变成大家普遍拥有的东西。
幼小的人将年长的人思想内化,年长的人把幼小的人思想变得像他们一样,所以幼小的人只能做他人期待,要求,同意或者指责的事情。通过反复的刺激,习惯就形成了。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外在的习惯形成。
太多不成熟的人只简单的获取对他们有用的习惯,而他的原动力被修改了,他不仅按照他人的要求行事,这样做以后,他也会用相同的观点和情绪取悦他人。
只有这样,他才能被团队认可,因此,他的思维习惯也逐渐的被他所在的集团所同化。
感悟:开始有些读不下去,但是专门抽出时间读了一会儿,然后把有感觉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再翻译成中文,再次理解内容,觉得这些话非常有道理。揭示了教育的原理和真相。
应用: 最近在读洗脑书《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第一章说的是财富蓝图,说你之所以无法成为有钱人是因为你的财富蓝图有问题。其实,就是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作者认为,我们的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是源于父母的教育或者小时候经历的重大事件,如果我们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我们就能改变行为。思维和价值观是冰山底部,是因,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果。我们不该舍本逐末。
而读这本《民主主义与教育》再次印证了,教育对我们的价值和影响。我们的原生家庭对我们做的是非正式教育,我们的学校是正式教育。我们有的时候确实比较迷惑,在学校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如何引用在生活上? 可是我们为了融入集体,会改变我们的行为,认知,价值观。
我也在思考,我的家庭到底给了我哪些价值观,我能否有机会去刷新去选择对我有用的价值观? 比如,父母对我的否定,让我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我的需求不值得被尊重,被看见,我不应该提需求,只要我听话,我自然会的奖赏;只要我学习成绩好,我也自然会被父母接纳。只要我勤恳诚实守信,我就能获得一个好人的称号。
可是这些价值观在我这个年纪,在我所处的环境,不Work了,行不通,很困难,所以,我就需要根据新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才能够活得不那么挣扎。
我从不否认,我的父母是善良的勤勉的好人,可是即使是这样的好人,也曾经让我那么痛苦,不是他们不爱我,是他们希望把我打造的和他们一样的人,像修剪树枝一样。
在工作中,我们也无时无刻不被改造着,所谓的唯上文化,就是大家想表现出让老板喜欢的行为,上级也在不断地辅导下属,使其成为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这样就更容易管理。
这也就产生了为什么有的人活得那么纠结。甚至我们的朋友,给出的建议也是来自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我们会说,不行,我做不到,一方面,不想背叛自己从小树立的价值观,不想背叛父母,一方面,因为自己无法做到像别人那样(获得成功),而感到自责。
如果说小时候认知还不成熟,没有选择;那么现如今,我们可以去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摒弃那些不好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只不过,习惯的力量很强大,这就为什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到本性中不好的,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