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中秋节除了阖家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外,还要拜兔儿爷。
清人方元鹍在《都门杂咏》中写道:“儿女先时争礼拜,担边买得兔儿爷。” 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等干燥后倒出来,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 兔儿爷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均是粉白面孔,头戴金盔,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伞盖。它的坐骑有狮、虎、鹿、象不等。兔儿爷左手托臼,右手执杵,做捣药状。此外,还有呱嗒嘴的兔儿爷,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线,扯之,则兔唇乱捣。总之,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兔儿爷最早出现在明末,是女人祭祀太阴星君时防止孩子捣乱而给孩子的玩具。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嫦娥看到了,心里非常着急,就派自己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一个少女,挨家挨户地治好了很多人的病。大家为了感谢玉兔,就要送东西给她;可是玉兔没有要大家的东西,只是向她们借了许多衣服,每到一个地方就换一身打扮,有时候穿的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装扮。为了能尽快治好更多人的病,玉兔就骑上了狮子、鹿、老虎等坐骑。京城的瘟疫过后,玉兔就回到嫦娥身边去了。
为了感谢她,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骑麒麟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服饰的,活灵活现、非常的可爱。
每年一到农历的八月十五,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用来答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平安和吉祥,并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
我还清楚的记得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所描写的场景:“虽然那时候的生活并不宽裕,但是齐老爷子还是要在中秋节带着重孙子重孙女到集市上去给他们挑上一对儿兔儿爷。”
在老舍的笔下,生动地刻画了兔儿爷的形象: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早年间在北京的东安市场,各大庙会集市及繁华地带都会有摆摊卖兔儿爷的。那时的兔儿爷,多是用泥模子扣出来的,也有手工捏的。除了头顶上那对长耳朵和画上的三瓣儿嘴巴露出兔子模样外,“兔儿爷”的身体、脸形、姿态都是人的样子。
从明代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儿爷、给亲朋好友送兔儿爷的风俗,请兔儿爷就是请平安,送兔儿爷就是送吉祥。
兔儿爷的形象不同,寓意也不同:坐象兔儿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
麒麟兔儿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
坐葫芦兔儿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
黑虎兔儿爷,黑虎是公正与光明的化身,所以黑虎有保佑平安,祛病强身之说。
现如今,在北京的一些老北京人家里,也还保留着过年摆兔儿爷、拜兔儿爷的习俗。
兔儿爷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也因此派生出了许多与兔儿爷有关的俗语:
兔儿爷掏耳朵——崴泥。
兔儿爷折跟头——窝了犄角
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
兔儿爷洗澡——瘫啦
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兔儿爷带胡子——假充老人儿
兔儿爷的旗子——单挑
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
这些歇后语是不是很有意思,生动的诠释了兔儿爷的形象,充分展现了人们对兔儿爷的喜爱之情!
每年的中秋节,你是不是也想“请”一对儿可爱的兔儿爷摆在家里,增添一下节日的气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