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简友休闲清昶大作《守护》一文,颇有感触,留评如下:
这是一篇看似平常却感人至深的乡土文学作品。
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石破天惊的结局反转,但平中见奇,从主题立意到结构铺排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1,文章立意正面深刻,积极向上,颇具正能量。
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即将由穷变富踏上致富路的历史背景,一段八九十年代农村农民没有多大动静的陈年往事;一家救儿童失爱子独挑生活重担施恩不图报,一家两代人接力守护报恩吃水不忘挖井人。文章讲的是普通农民的故事,反映的是劳动人民骨子里的勤劳朴实和友爱善良,折射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农村乃至全国呈现出来的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在于人物事件符合逻辑。文以载道,旨在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歌颂真善美,讴歌新时代,新生活。此文立意之深,当属上乘。
2,文章结构铺排显隐得当,含蓄精炼。
(1)作者爱惜笔墨,在故事展现过程中巧妙交代背景,旁敲侧击,言简意赅,详略得当:
一是借邻居议论,交代了建业救人牺牲的前因后果;
二是借村长改口“公社”为“乡政府”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为八九十年代;
三是通过村里多了三轮车,摩托车以及翻盖房子这些具体的农村特有的元素来表现农村由穷变富;
四是通过朴实的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邻居对话刻意用口语,甚至用“会水”的方言,还有,志强为让长顺一家顺利收下3万元钱谎称自己是干部,等等。
这些细节描写带入感和画面感很强,很容易打动人。
(2)文章刻画主题一波三折,意味深长。
文章旨在刻画农民的勤劳朴实和友爱善良。
塑造施恩不图报,独撑生活重担的长顺,一是描写了他体谅来福一家难处,不收来福补偿;二是描写他痛失爱子虽“绝后”却坚强。农村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在他心里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文中两处提及,一是邻居老人议论,一是自己晚上独坐深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毫无怨言,独自承担生活重担,守着鱼塘也罢,守着废品收购站也罢,都是一种念想,一种寄托,直到雨天翻车受伤,让人心疼让人悲。到后来归还志强3万元钱,并痛快答应志强的请求,还表白了对来福父子守护自己一家的感恩,更让人动容,多么开明慈祥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
塑造知恩图报的来福父子,作者用了简笔,蜻蜓点水式的表现,比如建业棺材钱磕头痛哭,丧事后立即补偿,建萍出嫁送红包,长顺受伤探望,志强留钱救急,在长顺出院后承包废品收购站场地建土特产加工厂,以更有效更长久的方式帮助长顺一家,守护恩人建业,在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兑现他不忘救命恩人的承诺,这又何其感人肺腑。
总之,此文虽“土”,却满含了泥土的醇香,这土里生金,土里长五谷。拜读数遍,想起了山野乡村一日三餐的袅袅炊烟,想起了日出日落荷把锄头在肩上的背驼身影,想起了几十年前身在农村的父母和祖辈,想起了有着共同名字叫做老百姓的种田人群,想起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华夏盛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