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作者: summer柒尘 | 来源:发表于2017-12-09 20:46 被阅读0次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 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 、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

    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语丝社

    1924.11成立,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冯炳、俞平伯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林语堂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 鲁迅的许多杂文及散文诗集《野草》各篇均发表于此,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语丝》小说家有冯文炳(废名) 等。《语丝》于1930年停刊。

    新月派

    文学派别。1924年在北京成立新月社。1927年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后创办《新月》月刊。成员多为从英美归来的留学生,政治倾向不尽一致。个别成员因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曾遭鲁迅等人批判。该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1933年因《新月》停刊,该派逐渐解散。

    爱美剧

    汪仲贤在1920.10, 演出箫伯纳《华伦夫人之职业》失败后,于1920。11发表了《优游室剧谈》。1921。1提出了“仿西洋的Amateur ”,“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主张。Amateur 音译成“爱美剧”,正式提出了“爱美剧”的理论主张。陈大悲参加上海民众剧社后,受到汪仲贤的启发,也受到学生演剧活动的鼓舞,于1921。4至8月,在《晨报》上连载了《爱美的戏剧》长文。1922。3,编译出版了《爱美的戏剧》一书,对“爱美剧”的兴趣、起因、剧本、导演、表演、舞台艺术设计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与介绍。“爱美剧”理论提出后,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南、北分别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爱美剧”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是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

    问题小说

    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排头兵,主要在1919—1923年兴盛一时。一般说来,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主要作家:冰心、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主要作品:《狂人日记》1918、《药》1919、《阿Q 正传》1921、《是爱情还是苦痛》罗家伦、《这也是一个人?》叶圣陶、《两个家庭》《超人》《斯人独憔悴》冰心。

    自叙传小说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格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冲突以及变态心理,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作为创作流派,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

    女神

    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女神》除序诗外共56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等诗。《女神》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色彩、英雄主义的基调、自由的诗体等构成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mp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