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完了《骆驼祥子》,这本原本高中时候就该阅读的小说,一直拖到现在才来阅读,不过,读完后,觉得即便高中生读了之后,未必就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小说祥子的一些心境,很多小说,当你在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再来阅读,往往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十八岁的祥子失去了父母,他走出农村,怀揣着梦想来到大城市北平,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大城市过上普通的生活。他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呢,就是拉车,他的梦想也就是能够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不用再去租赁车辆。
刚到北平拉车他通过省吃俭用,终于在到达北平后的第三年攒了刚够买车的100块钱,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车。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他就被当兵的抓到军营里去了,车当然就被夺走了。年轻的祥子没有被这次突来的转折所打倒,他居然找到机会偷偷逃出了军营,还顺带牵走了几匹骆驼。他卖掉了骆驼,继续存钱,好不容易有了点积蓄,又被一个侦探给讹诈走了;后来又被自己看都不愿看一眼的刘四爷家的女儿虎妞所胁迫,跟她结了婚,虎妞出于控制的目的给他买了车,可是后来虎妞难产死了,祥子为了葬礼只好又把车卖了;本想再和小福子相依为命的时候,发现小福子已经自尽了。到这里,祥子终于被命运所打败,他开始了混日子,抽烟,喝酒,坑蒙拐骗,样样都来,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祥子了。
其实祥子的梦想很简单,他不抽烟,不喝酒,就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后踏踏实实的过普通的日子,可是残酷的现实好像总是跟他作对,当他的生活稍有一点起色的时候,就会遭受新的打击,终于在几次打击之后,他选择了妥协,选择了放纵自己。
小说虽然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但是今天读来,依旧深有感触,依旧对我们有启示意义。有人可能对最后祥子的堕落 而怒其不争,但是想想今天我们的社会中没有祥子了吗?依旧存在,我们当初在大学里,也是充满了理想,总是想着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毕业后在社会中闯出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在毕业走向社会后,慢慢的发现,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学校,我们的压力也是陡增。
工作上,我们面对工作绩效的压力;生活中,又面临着成家买房的压力,很多人努力了几年下来,发现还是在原地踏步走,不免心中产生失落感。如果此时再来一点比较大的刺激,就容易屈服于现实,甚至产生极端想法;每年都不乏某某公司员工因为压力过大而跳楼,某某人又因为家庭的变故而走上绝路这样的新闻。所以很多当初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工作几年后不免发出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无奈的感慨,再也不敢谈理想,再也没有了理想,甚至对于生活都不再热爱。
当一个充满理想的人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遭受打击的时候,难免会妥协,毕竟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大部分人不是那些战胜命运的伟岸的英雄。其实社会心理学家们对此也有研究,有一个心理学名词习得性无助,讲的就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利用狗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开始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在经过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这时出现了一个现象,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之后,心理学家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同样发现了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长期遭受打击,没有成就感,就会容易陷入“自己做啥都会失败”的困境,然后就不再努力,表现消极。
祥子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在,我们就不能说我们的社会中已经没有另一位祥子了,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的伟大。
不要屈服,失败了就再次站起来,这些口号喊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我们大部分人毕竟都是平凡人,不是伟岸的英雄人物,在生活的一次次打击面前,我们真的能够表现的比祥子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