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性格习惯,是过去生当中带来的
学佛网明华居士 今天
人性之辩
汉地历来对人性有不同的说法。
战国时期的告子认为,人性本无。就像湍急的水,可以往东流,也可以往西流,同样,人依靠种种因缘,可以变成善,也可以变成恶。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尧舜跟桀纣一样,君子与小人一样,都是天生性恶。贤劣的差别,只是后天环境对人性的改造。
汉代思想家扬雄认为,人性本是善恶混合,修善则成为善人,修恶则成为恶人。
这三种观点,如果以智慧来分析,都不太合理。为什么呢?
首先,用水来证明人没有本性,这个比喻很难成立。因为水向东或向西流淌,只是在讲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
本性应该是像火的热性、水的湿性一样,是一种本质的东西,所以水流的比喻不太合理。
第二种认为人性恶,但可以变成善,这种说法也不对。
所谓“本性”,应该是没办法改变的实体,如果真的是恶,又怎么可能变成善?灌输再良好的教育,也不可能变成善人。
第三种认为,人性是善恶混合的。
那么这种混合,是水乳交融变成一体呢,还是各自分开的?
如果是分开的,就不叫混合;如果是一体的,本性怎么可能在同一时间又是善又是恶?变成善人的时候,恶的成分到哪里去了?变成恶人的时候,善的本性又去了什么地方?
通过以上分析,说人性本无、本恶、善恶混合都不合理。
合理的观点应该是,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用《三字经》来讲就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本来是善的,但因为受环境等影响,表现出来的习气各不相同。
孟子说过: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是“仁”,羞恶之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是“智”。
而这些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不是从外面来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就好比“恻隐之心”,你我都有,看见众生特别悲惨,自然会生起一种悲悯。
“羞恶之心”就是知惭有愧,虽然环境的影响让有些人不懂惭愧,但只要是人,在某方面还是有底线的,跟动物不一样。
“恭敬之心”,不管是什么人,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
是非之心”就是明了利害,懂得取舍。
所以,仁义礼智,人人天生都有,并不是外境强加于我们的。
没有人是坏人
其实,每个人今生有不同的习气,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前世带来的。(有些人没学过相关知识,也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不一定知道,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人不过是物质的产物,突然来到这个世界而已。)
尽管习气不同,但每个人本性都是善的。
这方面,佛教与孟子的说法比较相似。
《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这是佛教对人性的描述,也就是说,每个众生本具佛陀的一切功德,但因为被各种客尘污染了,所以没办法现前。
佛教认为,人的本性中没有争论、欲望等,更深一层的话,人性远离善恶等一切戏论。
但暂时来讲,要承认人的本性是善——你们也许没有特别关注过佛教,如果关注了,应该有不同的体会。
我刚才跟有些老师说,佛教讲的中观、如来藏和因明辩论,与现代社会最顶峰的理论可以互相印证,而且在对比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它的优胜之处。
也许有人问:“既然究竟来讲人性远离一切言思,超越一切概念,那能不能感受到呢?”
实际上,通过修证是完全可以的。
但这个层面很高,今天暂且不谈,我们要讲的是人性本善这一面。
可能又有人问:“如果人性是善的,就不可能变成恶了,刚才你对荀子的驳斥,会不会也落到自己头上?”
其实不会。
因为我所讲的本性善,只是从暂时层面讲的。
美国有位著名的魏斯医生,出过《前世今生》等畅销书。
他在《来自神灵的讯息》中,也揭示了人的本性是平等的、善的。
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魏斯医生问:“如果人性是完全平等的,为什么有些人心地好、长相好、智慧好,而有些人什么都不好,又坏又穷又难看?”
神灵用比喻解释说:“就像一颗钻石,本身蕴含七彩光芒,但如果蒙上灰尘,光就不明显了。人表面不平等,就如同钻石上的灰尘厚薄不一样,但本心就像钻石能放光一样,是平等、相同的。”
在座的每一个人,本性中都有慈悲、智慧的一面,但因为后天教育、环境等影响,这种善可能被覆盖了,以至于有些人很愚痴,有些人很迷茫,有些人非常不成功。
如果把每个人的本性真正开发出来,那“善”完全可以显露。
唐太宗就证明过这一点:
当年他在执政期间,有一次问390个死囚有什么心愿,死囚们都说,很想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儿。
出于怜悯,唐太宗决定放他们回家,不受任何约束地与亲人团聚,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
听了这个决定,有大臣忍不住提醒:“他们都是罪大恶极之人,如果放虎归山,有去无回怎么办?”
但唐太宗仍坚持这个决定,将390人全都放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约定的期限,所有死囚一个都没有逃跑,真的全部回来了。作为奖励,唐太宗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可见,大恶之人也有善的一面,只要因缘具足,这种善就可以显露出来。所以,我们也要挖掘出自己潜在的善念。
点击好看 会有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学佛网新公众号
阅读 610 好看9
精选留言
写留言
5
悠然香茗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江雪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知行合一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