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网上闲逛,看到了一篇介绍二十四史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读过和读懂不一样。不从事于相关专业,潦草读一遍,忘的比读的快,不如放下吧,何苦自己为难自己?”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说实话我心中一惊,这不就是在说我嘛。我就是典型的读的潦草,看过就忘的人。我自己一直都认为我看历史古籍根本不算是读过,顶多算是翻过。
可以如果说让我放下,我又舍不得,甭管看得明不明白,看过是不是能记住,我还是喜欢看,至少在看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我觉得这样也不错。
二十四史之中公认比较好的就是前四史了,之前聊了下买《史记》和《三国志》的故事,今天再聊聊《汉书》吧。
先上个图,看看我买的《汉书》,是这个上下册精装岳麓版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9812844/c1fd7e35ada5ee42.jpg)
有人说,既然喜欢看历史古籍,为啥不选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之类的名社的书。对,自从我开始喜欢上古籍后,就不止听一个朋友说过这样的话。
为啥不选,还能为啥,贵呗!就拿大家普遍都觉得好的书局小绿皮来说,第一个原因就是贵,一套平装版的活动价下来也得一百多块钱,就别提精装版的了。况且还是繁体竖排的,对于我这种普通爱好的人来说能不能看懂还是一回事。
另外书局虽然也有出比如绿色精装的普及文库系列,价格一般也都不贵。但是他不全呐,不止是没有注释(古注和今注都没有),它连表都没有,虽然我一般也不太看表,但是我的强迫症告诉我,即使不看也得有。
有的朋友会说了,书局也有简体横排的带着表的版本啊,对,当时我也搜到了,可是又绕回来了,它贵呀。所以对比了下,只能选相对便宜一些的岳麓版的。觉得岳麓虽然不比书局,但是和其他一些版本比起来,还是挺不错的。
我淘的这套岳麓版,是岳麓比较早的版本了。这个应该是一个系列,还应该有别的书。
岳麓也出过好几个版本的《汉书》,而这版是纯原文,没有译文和注释,小32开本的精装,用的是胶版纸。后来岳麓也出了大32开本的,但是用纸差了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9812844/81890ba2e97c0a9f.jpg)
这版岳麓的《汉书》,内页文字大小适当,虽然没有像书局的普及本中那样把人名和地名加了下划线,但是内容上它还是全的,比如,书局普及本删除的表,这套中就都有保留。你说说,这还要啥自行车。
![](https://img.haomeiwen.com/i9812844/1da2c9f6eaa73c8c.jpg)
那纯原文的,看不懂怎么办?说实话,别的我没看过就不乱说了,我看过的《史记》《汉书》《三国志》这几套,原文还是挺好理解的。实在看不懂也没关系,可以像我一样,搞支铅笔,边看边查边标记,也不费啥事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9812844/a41d79cde9738f73.jpg)
买这套书的时候还在特殊的口罩时期,所以买书的过程还有点故事,当时在网上找了下,发现成套的也不怎么便宜。于是就想到了分开买,自己配一套的想法。
下册下单的时候还挺好办的,找了一本品相还行价格也行的下了单。上册选了一本下单后,卖家回复他们那边的库房暂时无法发货。只好又换了一家下单,这个卖家稍后也联系了我说没办法发货。
于是没办法,又找了第三家,品相差不多但是稍贵一些,这次先问了是否可以发货,得到卖家确认后下了单。好在后来陆续收到这两本书感觉品相都还行,放在一起挺合适的。
然后,找了塑料纸自己动手包了书皮,虽然是淘的便宜货,但是到了手中还是得当宝贝不是。
你手中有这个版本的《汉书》嘛,或者这个系列的什么书呢?评论留言聊一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