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作者: 山东董纯 | 来源:发表于2023-11-22 21:10 被阅读0次

案例一:近日,班级里的个别男生们默默地发起了鞋子大比拼,晓波因坐拥

七双千元左右的名牌鞋子而拔得头筹。其他同学为了打败晓波展开了软磨硬泡父

母、班级私募、众筹等形式筹款买鞋。

案例二:班级里的女孩子们最近刮起了一阵送生日礼物风,每当有闺蜜生日

的时候,其他闺蜜都要给她送价值不菲的生日礼物,从鲜花蛋糕升级到银手镯、

限量版盲盒等,礼物的价值一个比一个昂贵,好像价格就代表了诚意。

二、案例分析

学校里都是统一穿校服,能够按照自己意愿自由发挥的就是鞋子和配饰、文

具等不太引起老师注意的东西了。这些都是反映了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

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引导可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

需要先分析追求名牌鞋、攀比送礼价值这些想象背后所反映的心理机制。

1、寻找自我角色定位。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很在意自己给他人留

下的印象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判。尤其渴望自己的思想和价值标准,在同辈中获

得认同感。这种认同感除了在思想和行为上宣誓自主权意外,还体现在自我形象

的塑造上。所以,穿名牌的鞋子、佩戴个性的首饰、使用限量版的文具等仿佛就

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也给他人以独树一帜的标识感,还能靠这些外在的装饰来提

高他的自信心。岂不知,这是虚荣心和表现欲在作祟,为了自己所为的“面子”,

不顾及自身家庭的收入情况,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别人攀比一些外在的形式上的

物质享受。

2、模仿成人社交方式。模仿身边的父母,从小耳濡目染了父母逢年过节、人

情往来请客送礼的生活方式;模仿崇拜的偶像,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以自己的偶

像自居,看到自己的偶像使用某些名牌或者有个性的产品。这也反映出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让孩子们形成了“负效攀比”,导致他

们即使没有收入和社会地位,也会坦然的互相赠送或者接受高价、名牌物品。

应对策略:

1

1、班会引导,正班风

(1)主题班会,明辨虚荣与自尊

针对部分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而产生的攀比名牌、高价送礼等现象,

我精心设置了一趟《说说“面子”那点事》主题班会,通过“言行小交警”的活

动,让学生辨析自尊心和虚荣心的表现及后果;通过“言行漂流瓶”的形式,自

查自身存在的虚荣心和表现欲的言行;通过“撰写班级荣辱誓词”,来让学生明

晰个人的言行不仅关系到个人以及班级的“面子”,更关系到一个社会乃至国家

的“面子”。

(2)新星表彰,熏陶审美与情趣

班级荣辱誓词不仅仅要挂在嘴上,还要付诸到行动中,每周天都有专门的“言

行学师”负责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对着装整齐、发型干净、指甲卫

生、仪表得体的同学予以表彰,颁发“星火班——最美人物之星”。

2、家校携手,传家风

(1)父母课程,传授育子小妙招

作为农村学校,孩子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并不是特别富足,但是家长本着“再

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面对孩子的软磨硬泡,宁愿自己吃糠咽菜,“砸锅卖铁”

也会给还自己买下小一千的鞋子。岂不知这种溺爱的做法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所

以开设《爱他,就要给他最好的?》《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智慧父母有妙招》

等系列父母课程,让父母学会听懂孩子的声音,知晓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需

求。学会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亲子沟通,讲述传家老故事

结合八年级上册《学写人物小传》的单元练习,开展“幽微之光闪耀”为主

题的人物传记写作活动。学生们自拟采访提纲,听老辈人讲述那艰苦奋斗的故事,

从老辈人白手起家在苦难中开创美好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优秀家风的传承

需要几代人共同的努力。

3、财商培养,树新风

(1)生活体验,感受赚钱的艰难

班级里的家长多为三班倒的工厂职工,也有接零工的散工,还有自己干的体力

劳动者,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孩子们体验父母的一日工作,并记录父母的日工资,

折算为小时费。邀请节零工的家长把自己的手工带到学校来,让学生体验计件工

作精心细致不容差错、争分夺秒块秒必争的工作辛苦,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每花

一分钱的来之不易。

(2)小鬼当家,学做家庭会计师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建议家长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孩子,由孩

子负责家里的日常开销。邀请班级里的资深会计师--小嘉妈妈为孩子培训如何用

家庭开支表进行记账。一段时间下来,花钱大手大脚的少爷小姐们秒变葛朗台。

(3)理财课程,学会用钱生多钱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很多的压岁钱,他们认为用自己的压岁钱买名牌鞋和高

价物品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手头资金,跟孩子们一起共读

《小狗钱钱》《商界少年》的书籍,几个有绘画爱好的同学拼课学习漫画,利用

课余时间在网上画画挣钱。一种谁花钱少、谁攒钱多、谁挣钱多、谁学到的本领

多、谁读的书多、谁的知识渊博等正效攀比蔚然成风。

三、总结与反思

王开东老师曾提出“正效攀比”和“负效攀比”的概念。攀比谁的名牌鞋贵、

谁的名牌鞋多、谁的用的东西价值高等现象就会在班级里形成负效攀比,那会进

入“羡慕——嫉妒——憎恶——陷害”的恶性循环。

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sw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