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用花呗的女孩子吗,我身边有很多。
花呗,像是信用卡的简易版。不用开户,不用手续费,不用你每个月的工资证明,只需要你用支付宝消费,累计额度。
经济学老师告诉你,这叫大数据时代的刺激消费。
当代大学生好像已经没有几个不用花呗的了,我身边用花呗透支的朋友数不胜数,用花呗付账,问花呗借钱,然后为每个月九号的还款日焦头烂额。
花钱是开心的啊,可超前消费真的让人很没有底气。
我在一线城市读书,身边的有钱人家不在少数。在我十八九岁,生活费只有一千五的时候,她们一个月的开销动辄上万。
我身边有一个女孩子,生活是偶像剧配置,父母开着公司,家在市中心商业区,每周末的消遣都是去各大商场扫购,几乎买遍名牌。
她去年失恋那阵子跟几个朋友一起去希腊度假,发完一轮一轮的风景照,深夜在朋友圈里留下一句“女孩子还是该对自己好一点”——殊不知她的“好一点”,落在了太高的地方,很多女孩子是够不着的。
我的朋友圈里也不乏这样的女孩,家底平凡,艳羡他人,秉着“不管是什么,她有我也要有”的理念,未富先奢。
她们还没有开始赚大钱,就已经有了庞大的物欲,还没有稳定的收入,就保持着高额的输出,落得负债累累,无力还款。
舍友给我讲过她的一个朋友,家里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消费却不普通,逛街看上一款三千块的挎包,很快就买了,付钱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舍友当然诧异啊,后来才知道,她是想尽办法把花呗额度提到了五位数,然后月初挥霍,等到要还钱的时候,才开始慌神。
生活真是充满了悔意。
她们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像书桌,乱得不行了才收拾一下,而且只有面上整洁。个中滋味也只有苦涩与难熬。
我一个同学分期买了一双限量版的鞋子,穿在脚上是风光无限,可是她每个月都要花掉自己一半的生活费去还。那半年里面,她都没心情好好再逛一次街。
超前消费带来了虚荣消费,而虚荣,实质上是“好”与“没那么好”的分别给人带来的“不公平感”。
这种“不公平”是个伪命题,消费永远是私人行为,拿来跟别人比较毫无意义,并不是“别人买得起gucci而你买不起”就代表你被这个世界亏欠了什么,需要你扛着极大风险去“填漏补缺”。
可接受范围内的超前消费是微小的拜物主义溢出来了,一旦冲出了接受范围,就成为了欲望的无底洞。很多人的想法是,越是好的,无法得到的,我便越是要握在手里,面上整洁,却也狼狈不堪。
女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学会把控自己的欲望,让欲望鞭挞自己,而不是被欲望反噬。
我有一个学姐,收入普通,物欲清淡,一条一千出头的项链在她身上已然是最昂贵的物件。
但是我很羡慕她,她是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很会自我管理的姑娘。坚持上表演课和播音课,在省广播电视台实习,主演的话剧在全国拿了一等奖,还拿到了公众号大号的运营。
别人只听闻过她风光的履历,我却知道她为了台里的工作,偶尔凌晨三点都不能睡觉。她时常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只为拿到更多的实习机会。
我问她这样不累吗,她说,累啊,但是我能给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也能为了家人努力着,这样,就很安心。
她的生活,绝对不是只有面上整洁。
我跟朋友路过lv门店的时候,会自嘲说“这辈子都踏不进去吧”,但也只是自嘲,不会往心里去。我朋友说过:“20岁买不起的东西,可以等到30岁再买啊。”
不对财富求之过急的人,反而会更快乐。
超前消费是捷径,想要消费上到那个水平,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而真正强大和优秀的姑娘啊,是最会自我管理的,她们能把控住自己的欲望,并且能通过提升自己的方式,让实力配得上物欲。
我曾经为了一双好看的鞋子,一件好看却昂贵的大衣,等等等等,四处问朋友借钱,只为把它们带回家。可是后来我发现,穿是穿上了,却没有真真切切改变什么,生活费一样就那么点儿,只不过是这个月欠缺和下个月欠缺的区别。
虚荣给人带来的只有入不敷出,给予自身的独立感,才能称做“心安理得”。
我现在努力赚钱,是希望我喜欢的物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入囊中,不是攒好几个月的钱,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不是买回来了这阵子就吃不饱饭,而是大大方方地、完完全全地,以自己的收入水平拿下它。我不想穿着“皇帝的新衣”招摇过市,只能把“有钱”两个字写在虚假上。
追逐且克制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