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居安思危则存 贪图安逸则亡

居安思危则存 贪图安逸则亡

作者: 周德方随缘 | 来源:发表于2022-10-25 21:40 被阅读0次

    我国自古就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  祸福相生”,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有一种说法,叫  作“青蛙效应”,是指先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而后一点一点注入热水,青蛙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这个事  例表明生物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都容易麻痹大意。这也警示人  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自然发展规律如此,人类  历史发展规律同样如此。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点。从各个王朝的兴衰更  迭来看,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统治者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励精  图治,那么国家必然会长治久安;像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是  最好的例子。而如果帝王骄傲自满,贪图安逸,政权就容易走  向衰亡。在中国历史上,此类教训比比皆是。像隋朝和宋朝就  是如此。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  危,戒奢以俭”。强调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身体力行“十  戒”:戒贪、戒骄、戒盈、戒盘游、戒懈息、戒雍蔽、戒谗邪、  戒谬赏、戒滥刑、戒大兴土木。其中心思想在于:“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大  意是说忧愁、困苦的环境能使人常存进取之心,安逸、享乐却  容易使人沉沦。

    孟子说:舜从田野中崛起,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提举,  胶鬲曾是鱼盐贩子,管仲从监狱走向飞黄腾达,孙叔敖从海边  被提举出来,百里奚曾沦落于买卖市场。所以,上天要把重责  委托给某人,一定是要先使他的心意苦恼、筋骨劳顿、肠胃饥  饿、身体穷困,使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意。而后才能知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真理。

    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顺利的境遇、优越  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往往是人们羡慕和向往的,  很多人认为这是国家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  一再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之所以存在富不过三代说法,就足以证明在舒适的温室中培育出来的幼苗是多么不堪一击。他们只会挥金如土的享受先辈辛苦创下的基业,而不知道守护和发展。

    相反,苦难、迎境,甚至生理缺陷达反而产生和造就了一些伟大人物。。恺撒、压力山大、罗斯福都是如此。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苦难的刺激,能使人振作。先秦的吴越之争,吴王夫差骄奢淫逸、纵情享乐,终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击败。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有经历过忧患和磨难,才能逐渐迈向成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因此,居安思危是经商者必不可少的心态。生意场上,只有凡事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当事业突飞猛进时,我们要保守稳重,处进思退;当事业陷人低谷时,我们更要告诫自己不要消沉,积极进取,争取再创辉煌,这样的商人才有望把事业做大。

    古人说: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贫贱如针砭药石,一忧勤即砥节砺行而不觉。《易经》中说:“君子,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唐朝最杰出的忠臣之一魏征,熟谙历史,他深知居安忘危处治忘乱可以令帝王忘乎所以、无心政治,进而导致国家的危亡,对此,他经常冒死直谏,针对帝王治国发表了很多言论,

    唐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感慨地说,虽然国内相安无事,四海归一,但自己仍“日慎一日,惟惧不终”。魏征回答说:“内外治安,臣并没有感到高兴,然而对于陛下您能有尾安思危的意识,这令我很欣慰。”

    中处于困境之时,很多人往往能刻苦奋进;而当事业步人佳境、诸事顺利、百事畅通时,反而忘乎所以。原因就在于,面对前者,创业者能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对待后者,往往放松

    警惕,造成失误、导致失败。安而不可忘危的道理对经商来说

    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居安思危则存 贪图安逸则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vo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