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操则存,舍则亡

操则存,舍则亡

作者: 胡畅舟 | 来源:发表于2022-11-12 10:16 被阅读0次

在性本善的理论中,作为人类,我们有潜在向善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原本,我们就拥有仁心。而在刚开始时,这颗仁心虽然存在,但是就像一层被灰包住的钻石。然后会出现两种选择,如果后来我们能不断的扩而充之,那么仁心就会显露出来,就是向善。如果继续堕落麻木,那么就会向恶。

而做到不断擦拭灰尘的就是圣人,他们把人性本善的应然做成了实然。在刚开始,圣人与我们一样拥有一颗同样的心,这颗心不够明亮,因为刚开始我们的层级还不够高,还做不到想要实现立己达人。但是,后来,圣人有了觉醒的机会,开始擦亮自己的心,也就是那颗钻石,决定向善。而当圣人有了擦掉灰尘的欲望,就自然而然的会立己达人,拥有想要成就更好世界的理想。

但是,在本来个人没有觉醒的状态下,再有恶劣环境的加持,就很容易使得我们的心在本来有灰的情况下,蒙上更多的灰。

那么,我们就需要觉醒。这个机会并不是别人给予我们的,环境的因素也并不最重要 ,这里就有一个例子,比如舜在恶的环境下长大,但是他依然自我觉醒,自我超越,所以最重要的是自身,我们可以掌控自己是否要向善,而不是因为外在的被动决定。这就是我认为人性本善理论最能说服我们的,我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当我们想要觉醒时,就可以通过自修和外推实现。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难道作为人,我们不可以掌控自己吗?答案是可以。如果人性本恶,那么我们无法自己觉醒,只能通过外在的教育来使个人变得更好。可是真的如此吗?我相信不是的,人们可以再没有人教育的情况下,自己对自己追问生命的意义,有无数哲学家都是这样的。这或许就是真正的自由,是人可以决定自己思想的自由。

反之,如果我们没有觉醒,那么心就一直蒙着一层灰,我们受本能和欲望的控制,那么人性本来的那颗心就被增加的灰尘包裹的越来越严,虽然不会消失不见,但是却也很难重见天日。照孟子的话说,就是:"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是啊,人和禽兽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同样需要本能层的需求。如果说最大的区别,那么或许是人类拥有擦拭钻石的机会,因为我们人性本善,所以可以选择超越,可以选择内修外推,其实也就是我上文所说的"自由"。那么既然我们拥有这种自由,我们是人,就要把他发挥出来,否则,生而为人,没有任何的高贵和尊严。

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拥有自由,当一个真正的人,操持着自己的那颗心,而不是舍弃,使它蒙尘。

相关文章

  • 操则存,舍则亡

    在性本善的理论中,作为人类,我们有潜在向善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原本,我们就拥有仁心。而在刚开始时,这颗仁心虽然存...

  • 7.24传习录——陆澄录(2)

    澄问“操存舍亡”章。知识匮乏,勇气可嘉,不明所以,去问百度! 孔子日:“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

  • 7.24传习录——陆澄录(2) - 草稿

    澄问“操存舍亡”章。知识匮乏,勇气可嘉,不明所以,去问百度! 孔子日:“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

  • 《孟子》感言集15:操则存,舍则亡

    早起,高声朗读《孟子.告子章句上下》,感受到孟子关于人性向善的滔滔雄辩,同时也感受到孟子关于人性良善的维持...

  • 镇华老师

    允执厥中(尧舜禹) 有孚在道,惠我德(易经) 无为无不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老子)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

  • 无中生有;以减代加;归因谬论 的话

    无中生有孔子说“把握住就存在,放弃就失去”(操则存,舍则亡)[1],生物学上也是这样,长期生活在缺乏阳光地区的蚯蚓...

  • 【西陵溯梦·序章】【春深如海】

    ——若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 《晋书》 【序章】【春深如海】 (...

  • 【传习录读书札记229】操则存,舍则亡

    《朱子晚年定论》03与吕子约 孟子言:“学问之道,惟在求其放心。”而程子亦言:“心要在腔子里。”今一向耽着文字,令...

  • 忧患意识的素材

    1.思所以危则安矣 思所以乱则治矣 思所以亡则存矣 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3.人无...

  • 居安思危则存 贪图安逸则亡

    我国自古就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 祸福相生”,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有一种说法,叫 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操则存,舍则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nx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