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本善的理论中,作为人类,我们有潜在向善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原本,我们就拥有仁心。而在刚开始时,这颗仁心虽然存在,但是就像一层被灰包住的钻石。然后会出现两种选择,如果后来我们能不断的扩而充之,那么仁心就会显露出来,就是向善。如果继续堕落麻木,那么就会向恶。
而做到不断擦拭灰尘的就是圣人,他们把人性本善的应然做成了实然。在刚开始,圣人与我们一样拥有一颗同样的心,这颗心不够明亮,因为刚开始我们的层级还不够高,还做不到想要实现立己达人。但是,后来,圣人有了觉醒的机会,开始擦亮自己的心,也就是那颗钻石,决定向善。而当圣人有了擦掉灰尘的欲望,就自然而然的会立己达人,拥有想要成就更好世界的理想。
但是,在本来个人没有觉醒的状态下,再有恶劣环境的加持,就很容易使得我们的心在本来有灰的情况下,蒙上更多的灰。
那么,我们就需要觉醒。这个机会并不是别人给予我们的,环境的因素也并不最重要 ,这里就有一个例子,比如舜在恶的环境下长大,但是他依然自我觉醒,自我超越,所以最重要的是自身,我们可以掌控自己是否要向善,而不是因为外在的被动决定。这就是我认为人性本善理论最能说服我们的,我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当我们想要觉醒时,就可以通过自修和外推实现。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难道作为人,我们不可以掌控自己吗?答案是可以。如果人性本恶,那么我们无法自己觉醒,只能通过外在的教育来使个人变得更好。可是真的如此吗?我相信不是的,人们可以再没有人教育的情况下,自己对自己追问生命的意义,有无数哲学家都是这样的。这或许就是真正的自由,是人可以决定自己思想的自由。
反之,如果我们没有觉醒,那么心就一直蒙着一层灰,我们受本能和欲望的控制,那么人性本来的那颗心就被增加的灰尘包裹的越来越严,虽然不会消失不见,但是却也很难重见天日。照孟子的话说,就是:"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是啊,人和禽兽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同样需要本能层的需求。如果说最大的区别,那么或许是人类拥有擦拭钻石的机会,因为我们人性本善,所以可以选择超越,可以选择内修外推,其实也就是我上文所说的"自由"。那么既然我们拥有这种自由,我们是人,就要把他发挥出来,否则,生而为人,没有任何的高贵和尊严。
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拥有自由,当一个真正的人,操持着自己的那颗心,而不是舍弃,使它蒙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