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的这番话在现代社会来看实在是太不讲理了。为何?其一,父亲在,难道就不要观察其”行“了吗?父亲不在,难道就不要观察其”志“了吗?其二,何为父之道?当然,孔子天天提道,我们都想当然地认为其道是好的;但是说全天下的父亲的道都是好道的话,未免太过绝对。对于这些不好的父道,孩子是不是要追随,值得商榷。其三,为何是多年而非一生?父亲逝世多年还是顺从父亲的道的人,假如多年后改变了道,那到底算不算孝道呢?
我是有点钻牛角尖了。孔子说这句话的核心只一字:孝。何为孝?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照我的观点,就是父母在,全身心之力照顾;父母没,心存回忆感恩之情。唉,说得好听,做起来难啊!全力以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