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英语,老师出了一道中文逻辑题。
例:当一个人想买一个便宜的房子而不考虑房子的危险性的话,他应该去找中介公司,找中介公司能够让他获得这种便宜价格的房子,但同时他也获得了有危险性的房子。
下面哪一句话是上面的总结?
A. 买房子既要考虑价格,又要考虑质量;
B. 买房子要小心,不要被中介公司骗;
C. 买房子之前要先把房子检查一遍;
D. 买房子要考虑房子的危险性。
老师说,我们平时的英语考题在会英语的人眼里就类似这样的。
我和朋友都选择了A。
我选择A的原因是上述句子中的“想买便宜的”就是“考虑价格”,“考虑危险性”就是“考虑质量”,从ABCD四个选项来看,A的总结是最全面的。
老师的分析是:
A首先是不对的,在标准化考试里一篇文章不管有多长都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既要...又要...”就不对。
B不能选,标准化考试永远弘扬正能量,有“骗”字就是不对的。
C中有“检查”,原文中没有。
D原文中出现“危险性”概率最高,所以是对的。
这当然是“取巧”的分析方式,并不足以服人。
有些人觉得其他选项也没错,然后老师说了一些话。
控制你野马一样的思绪,你的思路发散的时候所有选项都能对。
你的思路要紧扣到原文上,告诉大家一个原则:阅读要客观,做题要严谨。
中国人跟西方人的思维观念上有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思路的发散,西方人非常有摆有眼地寻求证据做事,中国人想问题就想得很多比较复杂。
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没理解过“事实”。
我所认为的“事实”并不是真的事实,只是我对事实产生的“理解”。
如上题,假设题目原文是事实本身,那么确实只有D是事实,ABC三项都是对事实产生的理解。
思路发散在某些方面上是优势,但在认清事实上是个巨大的阻碍。
由此,我清醒地感知到“实事求是”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没能做到。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