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香道是视觉与嗅觉的艺术,它与琴棋书画同源,与茶道相通,与禅修相契,是中国一种特色的文化形态。

在中国古代,古人几乎将香道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熏香:汉代贵族上层社会,普遍有燃香料用来熏衣的习惯。用来燃香的器具有香炉、熏笼等,后世一直沿用。
《太平御览.服用五.香炉》引《襄阳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南朝梁简文帝《拟沈隐侯夜夜曲》:“兰膏断更益,熏炉灭复香。”宋洪刍《香谱》凡熏衣,以沸汤一大瓯,置熏衣笼下,以所熏衣覆之,令润气通彻,贵香入衣难散也。然后于汤炉中,燃香饼子一枚,以灰盖......常令烟得所。熏讫,叠衣,隔宿衣之,数日不散。”

佩香:佩香是指用来佩戴的香块,用金玉镶孔制作而成。宋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中提到:“(龙涎香)其模制甚大而质古……金玉穴,而以青丝贯之,佩於颈,时於衣领闲摩挲以相示,坐此遂作佩香焉。”

佩香还有另外的形式,就是佩戴香囊。香囊也被称为“容臭”。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囊,一般以色彩鲜明的丝织物缝制,外观精美,芳香宜人。
年轻的男女都喜欢佩戴香囊,使香气随行,还将它用来做装饰品。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咸通四年,同昌公主出降......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

端午节期间,汉族民间更有在端午节佩香囊、戴艾蒿的习俗,香囊被视为视为驱邪化吉、避灾保身的圣品。
佩戴香囊可起到净化心灵、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作用,还可以驱虫除邪、去除秽气,备受百姓的喜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