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交代一点:秦始皇实现“大一统”,没有功劳。
通常,功劳的概念,建立在“为别人”贡献的基础上。为社会立功、为人民立功...为君王立功等等。嬴政打天下为谁?为他自己嘛,哪里有自己给自己立功的道理!动机这块肯定是不靠谱了。
可能会有人提起“客观历史功绩”,其实不用说那么含糊,就说他的存在、他的作为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好的作用就行了——其实所谓的争议就在这块。
就笔者看来,其实争议没必要,因答案很明显:秦始皇和秦朝并不是没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但是总的来看,其破坏性和不合理性也相当明显。即使不做详细的分析,也足可判定他的所谓“综合历史功绩”不合格。
随便列出几点判据:
1、秦国存在了几百年之久,但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给天下人推翻。
这样从功利政治的角度,可判定大一统的秦朝并不优秀。
再请留意,是天下人推翻秦朝,而远不止是几个旧贵族和陈胜吴广。正常的老百姓,有好日子过才不会造反,还是日子过得不好,很不好。
老百姓过得不好,能说统治健康优秀吗?能说有功劳吗?明显天下人不认可秦朝的功劳,才推翻它。
统治哪里不健康?很简单,皇朝制度(包括秦朝过度时期)同样是奴役制度,奴役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就这一条,就可以否它,判断其和以前没两样。从人民政治的角度,秦朝不优秀。
统治格式,只不过从商周的“诸侯割据”格式改为“一个大割据+一大群小割据”罢了,稳定基础仍旧不行。“非得”如此不可,因为秦始皇就算浑身是铁,一个人也管不过来。管不过来还要作绝对的老大,必然是悲剧。
从社会政治管理的角度,秦朝不优秀。
2、秦朝一统天下,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统一之战,或称灭国之战,比平日里占地盘和解决私人恩怨那些小打小闹要惨烈百倍。一个长平之战就死亡超过60万(两国),这就是统一的代价。
好容易它统一了,还把控不住局面,十几年后天下再度大乱!具体合计死了多少人很难有个精确的数字,但有人考证过,历史上天下大乱的局面,减少三分之一人口是少的,多的可减少四分之三。
可以说秦朝这方面的“功劳”十分的负面。付出这么大代价,还不是搞出个新的奴役制度?还不是转眼给人推翻?
...
对秦始皇及秦朝的评价,1949年后,官方史学界的学说长期处于矛盾之中。
一方面肯定秦朝的大一统“有利于”稳定、有利于生产力的改善(车同轨书同文度同衡等),另一方面也认为他偏于“暴虐”,不受人民欢迎。而且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农民起义和陈胜吴广这样的起义领袖历史评价颇高。
笔者看来,相关的暴力可以进入深入分析,重点是动机、对象、程度和社会反应等细节。
很明显,秦朝的“官方暴力”动机是为私家奴役制度服务,针对人民,程度偏重,而且不得人心激起民变。所谓我们说他的暴力不正当,属于“暴虐”。
秦朝“大一统”有利于(制造)社会稳定,这个无法苟同。十几年就给推翻了,还稳定?
至于“书同文车同轨度同衡”相对只是一些细枝末节——不能简单说他们不好,只是重要性排名靠后。
相信某些“专家”并非不知道这些,只是出于“依附者”心理为大一统鼓吹罢了——“调门”来自哪里,都懂得。
其实如果不是皇帝,给皇帝鼓吹并没有什么意义——依附的小家伙们真的不配。如果是皇帝自己给自己吹嘘,相信那不是真的,因为最后一个皇朝也已经灭亡了一百多年。
有人想当皇帝吗?做梦!
——————
浪子背包客问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