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季,很多相关的话题和新闻,想来自己的高考已过去十年。对于高考的记忆,是悲喜交加吧,想了半天还是觉得这个词更为合适。不过,总的来说,大学里改变了自己,让自己对生活有了想法,有了思考,也有了坚定的信念和执行的方向。这样的成长让从未思考和感知未来的我,开始谋划自己的将来,感受到真正的独立,我自己的决定负责。
于校园里,感受新鲜的生活和文化气息,却也被旧有的生活所拉扯着。校园中,一个木讷憨厚的土包子乡下学生,回到家,穿着光鲜靓丽有文化有素养的谦谦君子,但于我,一直仍旧如此。在接受新的东西,改变一些旧的习性,却好像在两个环境中都没能很好的融入,就这样别别扭扭的一路走过来了。
从农村走向城市,无论如何,都会存在文化、习惯和想法的碰撞,然后尴尬的选择被城市同化。一直以来,在这种冲突和碰撞中生活着,企图感受这其中的具体细节,寻找这其中是否有一种必然或是可以触碰的规律。
最早时候的在大学里一些想法是,处在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年纪我,必然将去习惯和接受生活的改变,相对于之前的几百年几千年缓慢的变化,而今的新世纪中,这是一场巨变,所幸我们是最先被冲击的那一批人。而对于还在那这锄头锄地,牵着水牛耕田的父辈们,在他们这个年纪里被这场巨变席卷,显然若是要改变必将是剧痛的。这就将让家庭在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上逐渐拉大距离,积累各种矛盾和冲突,也许在未来会被引爆。于我,这样的一个阶段必将会存在,当我的三观在学校里接受剧烈冲击时,父母仍旧过着与10年前20年前差不多的生活,仍旧原始的耕种方式,仍旧是卖苦力式的打工挣钱,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这是这个小村庄里最为普遍的,也是很传统很淳朴的生存方式,至少这样的劳动让一家人温饱,并能供起上学,这是值得称颂的,值得尊敬的,值得褒奖的。而这样的生存模式所积累的思想局限和思维禁锢,也将会是显而易见。一场交锋必然到来,弥漫在那些没能全部跟上变化的家庭和个人中。
在走出校园的最初三年里,迫于生计而只能更为关注工作。这个时候是一个很不错的状态,能学习到新的东西,能聚焦于梦想,或者说是挣钱,或者说是职业成长。这会儿感受到的全是城市的职场规则,于我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前没有过的,不存在理解,认知和感受上的冲突。虽然会有些迟钝,但不会有甩不开包袱式的左右为难和前后冲突,只要放下一些底线的东西,就能拐过去大部分的弯。在偶尔插入的生活冲突中,也能很好的转移一些话题,不至于直接的、激烈的冲突碰撞。那时候的我在想,这会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可以有机会去肆意的做点想做的事情,用自己的努力挣得的钱,去努力了解城市和城市生活,去开阔自己的视野,寻找多元文化和谐并存的方法,解放单一维度的文化思维,希望能减少这种剧变冲突带来的不和谐,让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能够宁静祥和的过渡。
而这,站在今天来想,有些想的太完美,也太简单了。
三年后,我一直在想,在我所长大的生活里,读书上学与否究竟会有怎样的区别,上了大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带来哪样不同?我还没有理顺答案,但也有了些朦胧的感觉。于现在的我来说,已是慢慢在融入城市了,城市所带来的文化上的包容,让人很舒适,虽然城市生活的消费时残酷的。而过去农村生活所处的圈子,其形成的文化和思维,仍会时不时的压来,对于现在的农村,生活物质方面是很有改善的,基本可以与城市吃喝享受差不多了。而文化和思维层面的进步,却有待提高。曾经我与一路长大的小伙伴们一样,劳动玩耍,但后来我的安静读书与其他人的圆滑世故对比,我变的沉默和不善言辞。渐渐地,小伙伴们混在社会里,学会了成年人所必有的那些技能,喝酒抽烟打牌赌博,说话圆滑,为人世故,热情潇洒。而在校园的我慢慢走向的另一端,然后在进入社会后仍旧保留着以往的习惯,也是偏离了他们眼中应有的轨道,也许没有被招致太多教育的原因在于上了大学的身份以及还混的可以的事实情况。
三年前就已预料,一场冲突和碰撞无法避免;三年后,当慢慢陷入这样的冲突中时,仍显得有很多的不知所措。一方面是生养的父母,成长的土地,热忱和熟悉的亲朋邻里,一方面是重新接受和理解的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曾经梦想能够调和的,而今却已经感觉自己无力。一直以来,都感受到涉及两个人或是多个人的事情,总是没法按照计划正常进行的,双方的态度,时间机遇等都是影响因素。
一场战争正在来的路上,消弭销烟是最大的期望。也许,最大的消除冲突的法宝在于三个相互:沟通、理解和成长。
--来自一个偏离曾经生活轨道的人的絮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