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肉,这可不是我的强项,自己小时候是不喜欢吃肉的,但我的一个本家却把吃肉变得很有美感,在吃肉这件事情上贡献多多!
这个人叫苏东坡,他不仅是文学界的泰山,在美食界也是北斗一样的人物。是他,把红烧肉发扬光大,直至巅峰。今天,红烧肉已遍布全球,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红烧肉,可谓“万里江山一碗红”!
似乎是文人的品性使然,苏大学士不仅吃肉,更喜欢研究肉。虽是如此,他还是标榜着自己高洁的品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就在大家为这种精神大加赞赏之际,他却话锋一转“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餐餐笋煮肉”,哈哈!苏大学士够幽默,如此坦荡说出自己的愿望!
可以想象,苏大学士家里一定种满了竹子,如若不然,又怎能满足他竹笋烧肉的嗜好,这纯粹是为了口腹之欲,无关风雅。
也正是因为苏大学士在吃肉上的孜孜不倦,才有了红烧肉今日的辉煌,由寻常变为不凡,从一隅走向四方。
东坡先生有一首《食猪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不难看出,大学士对猪肉的喜爱程度,“每日早来打一碗”,还深谙红烧肉的烹饪之道,“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虽说已然时间久远,但时至今日,仍有其可取之处。
老先生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令人叹服,在红烧肉的烹饪技术上同样精湛。如果他活在当下,绝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过硬”的典范。
他的诗词豪迈大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诗词,一如吃红烧肉时的酣畅淋漓,不可否认的是,或许这些诗词就是在老先生大快朵颐之后,思如泉涌,一挥而就写下的千古佳作。
如果说李白是酒中仙,那么苏东坡就是公认的美食家,他怀着对吃肉的无限热忱,很有创造性的制作出了一道闻名于世的菜品——东坡肉。
国人以猪肉为主宰食,烹饪方法难以计数,有炖肉、烤肉、熏肉、腊肉、酱肉、水煮肉、回锅肉、蒜泥白肉等等。若要论老少皆宜、妇孺皆知,官员与百姓同乐、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皆好的当推红烧肉。
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那种酱红油亮的色泽,酥香浓郁的味道,看上去晶莹透亮,咬一口满嘴流油,吃下肚通体舒畅,那种感觉梦回萦绕,挥之不去。
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有一方肉石,材质是一块玛瑙,不论是从形状,还是从颜色来看,都与真正的红烧肉一般无二,似乎隔着橱窗就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肉香。
其实,今人对肉美味的领悟亦是透彻,虽无东坡先生那般大材,却也能来上几句顺口溜的,比如“一顿不吃肉,浑身怪难受”,“饭不够,肉来凑”,“人不吃肉,思想落后”等等。
闺女嗜肉,每餐无肉不欢,其校封闭管理一周,解封后势必慰劳一番,
问:想吃何物?
答:不想吃面食。
何意?
无他,想吃肉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