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己知彼---日本
摆渡西东连接古今的大师——黑泽明

摆渡西东连接古今的大师——黑泽明

作者: 勇猛精进ST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07:49 被阅读0次

    有这样一个人,《教父》的导演科波拉,想做他的助理。张艺谋称自己与他相比不过是个小人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更是认为他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他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他的电影影响一代又一代,在众多电影爱好者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

    他一生导演的电影近30部,这其中《乱》、《七武士》、《罗生门》等影片更是成为不朽的传奇。

    这位在世界电影史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人物,就是黑泽明。

    日本民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有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极其丑陋,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把它放到一个四面都是镜子的盒子中,这蛤蟆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自己的面貌,惊出一身汗油,人们将这层油搜集起来,据说对治疗烫伤和刀伤有奇效。

    在他人看来,黑泽明在电影界是毫无疑问的C位大佬,但电影大师黑泽明自喻是那只站在镜前不断审视自身的蛤蟆。

    今天,黑泽明已经逝去20多年,我们仍能从他的人生经历和电影作品中体悟一个人对一项事业的毕生追求以及他对人性中变与不变的追问。

    从“酥糖”到“小黑”

    1910年,黑泽明生于东京。出生在一个武士家庭的他,受到正统教育。父亲是个地道的武士,母亲来自商人家庭。因不熟悉武士之道,父亲常常因母亲将鱼摆放的位置不对而责骂她。黑泽明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自然少不了宠溺,但与比他大四岁的哥哥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优点。

    “酥糖”源自当时的一首歌:我家那个“酥糖”啊,叫人太为难。他从早直到晚,两眼泪不干。这个外号是儿时同学们因他爱哭而起的。他自认为自己智力发育很晚,老师也常常让他当众出丑,就这样,黑泽明度过地狱般的小学一二年级。

    黑泽明转校到黑田小学后,因为哥哥成绩出类拔萃,常常给他做后盾,他很少再哭,在此期间,黑泽明的智力开始突飞猛进发展。一年后,他认为自己成了了不起的人物,每个人都叫他“小黑”而不是充满屈辱的“酥糖”。

    当时电影被认为是损害教育,从军的父亲反而带他们去看电影,令幼年的黑泽明受电影洗礼,对少年时期的他影响十分重大。他由出生开始,就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

    十八岁踏进风雪的迷路,二十六岁初入影坛

    黑泽明一生经历过关东大地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日本社会的动荡与变迁......哥哥曾带他见过随水波浮动的一群群即将胀裂的尸体,他也曾经历过最亲密的姐姐病死。对死亡,对生命,他早早就开始了思索。

    面对可怕的事情闭眼不看,所以就觉得它可怕;什么都不在乎,哪里还有什么可怕呢?——黑泽明

    1929年,一系列政治事件伴随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而来。日本经济每况愈下。无产者艺术运动随之兴起。19岁的黑泽明会去看小山內薰主持的小剧场的戏;会去朋友家里专听古典音乐;会去读“一元本”(一本一元钱),不管是外国文学还是日本文学,也不问古典或现代,碰到什么就读什么,有时坐在桌前读,有时躺在床上读,连走路时也边走边读。

    我贪婪地往自己头脑里灌输美术、文学、戏剧、音乐和电影的知识。为了自己有个用武之地,我一直彷徨不已。——黑泽明

    他也曾倾慕过塞尚和梵高,为了追求绘画的梦想,加入无产者美术家同盟。他甚至参加无产者的非合法政治活动,冒着被警察逮捕的风险,开始担任街头联络员。曾经为逃避抓捕吃掉文件。可这并不是黑泽明真正想要的生活。不久,最后一点绘画热情也燃烧殆尽。

    后来,为了暂时的生计,他住到哥哥的长排房里。在这里,相声、书评、弹唱、鼓词,这些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对后来的电影创作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长排房的人们尽管性格开朗,说话诙谐幽默,但它还是掩盖着阴森可怕、极其黑暗的一面。这黑暗的一面也许无处不在,或许它就是人们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另一面。一个老人强奸自己的孙女,疯疯癫癫的女人,继母虐待前妻的孩子......这些都让青年时代的黑泽明体会到人性深处有许多难以捉摸的东西。他以后的电影《梦》、《生之欲》等都在讨论这些问题。

    黑泽明哥哥丙午在27岁选择了自杀,这一点都不意外。丙午虽然才华横溢可他的性格太过阴郁。而黑泽明如向日葵,带着向阳性。丙午十分推崇 《绝境》中纳乌莫夫这个文学形象,主人公那种人生一切努力都是虚空的、无非是在坟墓上跳舞的虚无精神,就更加巩固了 他的厌世哲学。当他27岁时,作为影片解说人的他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而失业了,也就是这一年,丙午在伊豆温泉旅馆的一间厢房自杀了。

    26岁那年,黑泽明正式进入电影界。

    1936年,黑泽明进入P·C·L制片厂,并遇到一生恩师:山本嘉次郎。

    黑泽明作为山本嘉次郎的副导演长达八年的时间。八年当中,山本嘉次郎手把手教会了黑泽明关于拍摄电影的所有技能。他给黑泽明以醍醐灌顶的教诲,就像是《姿三四郎》中的矢野五郎老先生一样。

    这个一生跨越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时代,也跨越了日本电影发展的多个时期的伟大导演,终于找到一生热爱,开启前无古人的艺术生涯。

    泥醉天使

    一部电影佳作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它往往是在导演确立风格前提下,各个部门共同合作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泥醉天使》可以说是第一步真正的黑泽明电影,黑泽明式电影班底从此确立。《泥醉天使》的情节设计,全部指向战后日本杂乱动荡中仅有些许希望的现实状况。

    《泥醉天使》描述的是在二次大战后的日本,整个社会所体现的彷徨无助。黑泽明透过绝望与希望,混乱与秩序的交汇来表达他心目中的人道主义立场。志村乔饰演的嗜酒如命的医生实际上就是片名所指的泥醉天使。面对着日渐沉沦的社会以及放纵无忌的人们,他忧心忡忡只能借酒浇愁,而三船敏郎饰演的黑道人物则是这个沉沦病态的社会象征。他明明身患重病却不肯接受医生的治疗。

    一个混混和一个医生间的角力,是生与死,希望与绝望的交锋。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混混,他们到底都是失败者。他们的失败象征着当时的日本,正邪善恶,生死静乱,全都不那么重要。黑泽明真的这么悲观?显然不是,志村乔所扮演的医生即使深陷困境,他还是想要尽到自己的那份职责,他的希望并没有完全破灭。它所代表的日本社会中的希望还是存在的。

    在黑泽明的另一部电影《活人的记录》中也是探讨现代社会中传统观念的崩塌,人纯净的内心被飞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冲击,这内心的震荡就如同氢弹爆炸一般。黑泽明想用他的电影去呼唤人们心中纯净的心性。

    罗生门

    罗生门原为日语,后用来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著名作品《筱竹林中》。芥川的《筱竹丛中》描写了人心的奇怪曲折与复杂阴影,它以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人性最深奥最隐秘的部分,并把它公之于众。

    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仍然是人性利己主义之恶,因为每个人都在讲述中不断地给自己开脱,掩盖自己的缺点。却因为如此,实际上当时的真相并没有人知道。一场发生在密林中的强暴和凶杀,几个目击证人,他们各自的说法让剧情结构盘根错节。人性越是飘忽不定,真相便越难以把握。黑泽明以光为丝,以影为索,为我们编制了一张有无限可能的网。

    《罗生门》取得巨大的成功,于1951年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及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让黑泽明在世界影坛一战封神,成为好莱坞青睐的香饽饽。

    按理说,日本影坛更应该为此感到振奋,可他们却发出这种疑问“既然外国人能够把它理解得这么透彻,那它就不会再像我们,因为我们是难以了解的。一定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罗生门》进行了非日本化的处理。”这种批评的言论一直伴随着黑泽明的整个电影生涯。

    黑泽明在《罗生门》中所表达的开放式结局更是给观众自己寻找答案的设想:雨后初晴,樵夫抱着孩子笑着走在路上,他究竟是不是真的想要收养这个孩子,或者说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哪怕一丁点纯粹的善念。黑泽明没有告诉我们,每个观众内心都会有一个对人性解读与思考的答案。

    生之欲

    《生之欲》是黑泽明电影作品中体现现实题材的影片,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志村乔饰演的渡边勘治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僚,每天毫无意义的生活,他毫无意义的过了三十年。这三十年之前或许他还过过一两天稍微有意义的日子,可是这小意义随着妻子去世,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也变得毫无意义了。

    渡边像绝大多数垂暮之年的老人一样,对于美好的过去有着无限的怀念。可人毕竟还是老了,即将不再是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的一部分,对此渡边内心满怀遗憾。

    渡边勘治不明白,既然生活已经毫无意义那为什么还要活下去呢?渡边已经身患癌症晚期。人活着没意思,就会想着死。渡边在得知自己死期不远后,居然开始花天酒地,这个三十年望到头的老人,做出了改变。他不得不和舞女跳舞,不得不在钢琴师的要求下去用苍老的声音演唱《生命如此短暂》的老掉牙情歌。或许只有垂死的人才会明白,生命是多么宝贵,青春是多么美好。

    《生之欲》前段部分,那垂死的忧伤如此的彻骨,但黑泽明的人道主义精神从来不会这样永远停留在悲伤之中。他相信人是可以被拯救的。因而在《黑泽明》的后段部分,渡边在一位女同事的帮助下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他在文件里,随便检出一件被积压已久的市民申请书。立即努力奔走,督促政府将一条臭水沟改建成了儿童乐园。他不屈不挠的与腐败的官僚进行斗争周旋。偏执狂般带领市民到处申请,即使冒着被革职的风险。最后终于得到市长的批准。

    影片结尾,渡边独自坐在儿童乐园的秋千上,一边摇晃着一边哼唱着那首令他泪流满面的《生命如此短暂》:

    人生是短暂的,

    少女人都坠入爱河,

    在红唇还没褪色之前,

    趁热情还没变成冷淡......

    黑泽明在已经过不惑之年的时刻拍摄了这部《生之欲》。在这部深刻展现他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影片中,黑泽明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的深刻反省到心灵升华,最终又在世俗和官僚的禁锢下无力挣扎着的现实。

    整部影片充满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以及他对人与人之间的荒谬情感所发出的无奈的感叹。这或许也是某种程度上黑泽明对哥哥那种厌世态度的回应,即便生命看似走到绝境,可人还是能在绝境中自我拯救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光也会刹那间照亮黑暗的旅程,刹那间令生命变得有意义!

    七武士

    1954年。故事最早的缘起,是黑泽明想要拍一部写实的武士题材的电影。当工作人员调查时,了解到过去的武士游历全国,除了在剑道馆和寺庙可以获得食宿以外,因为战国末期强盗很多,所以去一个村子保护一个晚上,就可以得到一天一晚的食宿。

    黑泽明着重用写实主义来讲述了七位义士保护村子的故事。在这里面,不光有正义,也有谎言,有贪婪,也有欺骗,甚至也有犀利地对日本农民阶层的弱点的揭露,但同时又有对他们不得已如此的原因分析。

    真正的战争其实不是发生在武士与山贼之间,而是在武士和村民之间。七武士的结尾,当七人只剩下三人,全歼妄图劫掠村庄的山贼之后,山村重新太平,人们沉浸在安宁喜悦当中。当他们庆祝时,剩下的三名武士则被冷落一旁。在黑泽明看来,英雄是寂寞的,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的。可他们又是必须存在的。

    半路挫折,造就《影武者》、《乱》

    黑泽明在上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好莱坞更是对他推崇备至。可黑泽明并不喜欢好莱坞打片唯利是图的电影制作方式,他不得已放弃了自己倾注太多心血的电影《虎!虎!虎!》。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期,他的电影《电车狂》也出现了巨额亏损。已经六旬的黑泽明难以承受如此重压,1971年冬天他在家中想要割腕自杀,幸亏女儿及时发现才保住了性命。

    之后的两年中,黑泽明退出人们的视野,他对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看法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影武者》的造就,距离黑泽明上一步导演的日本本土影片《电车狂》已经整整十年。张艺谋的电影《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此片。这部电影能够开拍,据传说是因为科波拉来来到日本访问,遇见黑泽明,得知他的境况后,便和另一位好友,也同样作为黑泽明粉丝的乔治卢卡斯一起,给黑泽明的新电影投了钱。

    该片再次让世界看到黑泽明的深厚功力,包揽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内的诸多国际大奖。

    影片讲述了16世纪末的战国时期,武田信玄被刺,依靠影武者作为替身,为自己死讯保密三年,武田家守住了领土,但随后胜赖出兵长筱,终于败于信长和家康的故事。

    “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四句话出自中国的孙子兵法,武田信玄将它应用在自己行军作战当中。黑泽明通过黑、绿、红、紫四种颜色来标志人马,让我们真正看到这四句话在战争中所呈现的真实状态。

    影武者在假装信玄的过程中,逐渐被武田信玄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但谁才是真正的武田信玄?武田信玄本人,或许并不能代表完全的武田信玄。真正的武田信玄是大家心目中的“武田信玄”。这个有着完美人设的影子才是精神“信玄”。

    这个影子真正代表的,是大家心目中的“武田信玄”,它是一种信念。信玄、信廉、影武者他们三个人都是影子的“影武者”。

    一个人的信仰般的人物最终高于这个人所存在,正是黑泽明想要表达的对人的潜意识方面的探讨。

    黑泽明把电影做成戏剧,即使是现在再看,也会被其中的画面征服,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这种戏剧因素最早是来源于黑泽明在1945年拍摄的《踩虎尾的男人们》。《踩虎尾的男人们》,改编自日本歌舞伎《化缘簿》,这个故事最早则是日本能剧《安宅关》。这是黑泽明第一次与日本能剧的亲密接触。《踩虎尾的男人们》仅有58分钟,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够体会到黑泽明对于戏剧的感性把握。

    黑泽明的启示

    黑泽明对导演有如下建议:

    对那些常来敲我门,渴望当导演的人,我最想强调的是:今天拍部电影要花很多钱,而成为导演也是困难的,你必须学习并经历各种事,才能成为导演。这不是那么容易就实现的。但如果你真想拍电影,山本先生说过:“如果想当导演,你就先写剧本吧。

    我认为我们真正要从黑泽明身上,或者他所拍摄的电影上学习的,是那种过着实实在在的生活,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挥自己全部才能的精神。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难道不就是黑泽明吗?

    为了编写剧本,他有一次写一个词的耐心;他会研究世界上伟大的小说和戏剧,思考它们,为什么伟大;他会努力画好电影中他能想象到的每一个分镜,并为此不断修改......

    对一件事的热爱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深陷其中,很难选择放弃。黑泽明会因为拍了一场好戏,剪接的时候感动得发抖,他的口中没有天气,没有市井,只有他的电影。

    手绘分镜

    最后我想请大家一同来欣赏黑泽明的手绘分镜。他的画既大幅又大胆。透过分镜,一切要具体化才能成为图画。

    创造自己的东西和创造别人的东西,两者是根本不同的。——黑泽明

    这个片段是黑泽明最后一部电影《未休矣》最后一个镜头拍摄完毕,在美丽的夕阳景片旁,大师做了最后一次短暂而深沉的思索,然后离开了他坐了50年的导演椅。

    1998年9月,黑泽明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我是一个拍电影的人,

    电影就是我真实的存在。

    人类很难完完全全地袒露自己,

    彻底抛开自我去扮演另一个角色更难,

    人类常常会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暴露更多的自我。

    我自己肯定也是如此。

    回顾我的一生,

    除了一句,发生了很多事,

    我还能说什么呢?

    用,我自己,减去电影,

    结果等于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摆渡西东连接古今的大师——黑泽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du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