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年发展至今,电商行业的流量红利已经成为过去时,一众巨头们亟待寻找新的增长点,异军突起的社交电商由此成为了一片兵家必争之地。
淘宝上线拼团功能,京东成立社交电商业务部,苏宁在小店基础上推出“苏小团”,小米迎来了“小米推手”……巨头们的触角已经伸到社交电商领域,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各家凭借着自身优势抢占着社交电商的高地,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如果社交电商是个马太效应压倒一切的养蛊游戏,那么后面追随者们都不必去投资参与了。然而,从业者们都认为市场还很大,去年还有上千家企业杀入了这个市场,在拼多多之后,有赞、小红书、顺联动力等社交电商平台增速迅猛。
种种数据说明,当前社交电商行业凸显两个现象:其一是行业深处一片蓝海,竞争空前激烈,但市场挖掘空间巨大,存在着后来居上的发展机会;其次,很多后起之秀比冠军跑得快,特别是资深新贵们,跑得更快,所谓资深新贵,是那种在电商行业内耕耘多年,又有着独立资源优势的团队。
随着《电商法》的正式实施,部分不正规的电商平台被淘汰,剩下的将会是那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社交电商从业者,他们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的优势,从消费者的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说到底,社交电商的本质还是零售,所以社交电商不变的两个核心:一个是用户,一个是供应链。
1.提高用户粘性
对于社交电商领域的一众玩家而言,充足的用户数量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社交电商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即使平台拥有再完美的商业模式和多元流量入口,若不能提高用户粘性,流量最终只会加速走向衰落。
互动、内容是社交电商从业者的必修课。有了互动就会增进认知,产生情感,产生认可、依赖。社群也是如此,互动是形成社群粘性的基本步骤。拼多多在帮助好友砍价后,自己也能同时发起砍价活动,消费者从一个内容的接收者,转化为内容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在不断的传播与互动中,用户粘性得到提高,不仅留存住了老用户,还收获了新的消费流量。
2.重视供应链管理
不管如何吹捧商品,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性价比一定是他们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提升产品自身性价比,供应链是关键。以社交电商新锐顺联动力为例,多年来通过对供应链的持续改造——严查工厂资质、秘密抽检等方法,2018年初成立了供应链优选子公司,对平台供应链删选整合,为消费者的购物保驾护航,成为了去年最受消费者信赖的社交电商平台之一。
社交电商要做好在重视上游供应链管理,懂得在推广“低价有好货”的理念同时,直接渗透产业链上游,缩短销售链,降低成本,才能将好的产品与服务带给消费者。
社交电商行业繁荣的背后,还有很多漏洞急需填补,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最受欢迎的商业业态一定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此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只有那些及时构建出创新的供销体系与模式,并能够洞察满足用户群体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的平台,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笑到最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