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的启示

王阳明的启示

作者: 动力火锅Kevin | 来源:发表于2022-03-26 02:11 被阅读0次

    王阳明的思想、生平经历是最近阅读、思考最多的。对《传习录》本身、以及明代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也做了一些研究,但坦诚来说很粗浅,有种别在心头的不能畅通一气的感受。心学与理学本身其实是一体两面,王阳明的心学核心价值从我个人视角来看,是结合他自己的体悟以及在立志成为圣人的目标下,对修炼手段对重新思考与调整。且由于中国儒学文化本身逻辑体系就不是特别严谨,讲究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以就会有种云里雾里,模糊混沌的感受。

    抛开心学细节不谈,结合此刻我感悟我,整理一下其实王阳明的一生经历、思想学说的核心观念给我的启发。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敢于立天下先

    在王阳明生活的明代,官方意识形态是程朱理学,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大纲也是以程朱理学讲解文本作为正宗。要想做官,就得熟读、运用程朱理学的版本(类似现在的人教版或者考试大纲)来答卷。这种形式的结果,就是文官集团选拔的人都是无形都是程朱派门生。

    但究其本质而言,程朱理学是儒家(孔孟之道)的解释。儒学最重要的核心是八纲三目,帮助个体往圣人方向修炼。但是在功利导向下的科举考试选拔机制中,儒学的目标其实成为了一种手段,被转换成了做官发财的手段,这就造成了目标与手段的错配。而老王这人你说单纯也好,或者不差钱也好,他从小就立志成圣人(红三代,爷爷跟老爸都是大官,应该算正厅了吧,毕竟哲学这玩意只能不差钱的人去干)。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仔细研读孔孟、程朱的学说与方法。朱熹给的方法叫格物致知,天理存在于万事万物,所以你去格吧,大部分人都知道这点,但老王较劲,叫上自己的好兄弟在家里格了七天竹子,愣是给自己格生病了也没搞出什么门道。后来又去佛家、道家去看看,其他家路子怎么样。反正这时候他已经看出问题了,现行教材中提供的方法在实践中好像不管用,但他只知道问题,没有答案。

    逆境,往往能让人脱胎换骨或者一命呜呼

    老王正义感很强,33岁的时候昵看不惯大太监刘瑾干的事儿,主动写了奏章给皇帝。作为儒家弟子,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即使被打了、杀了也很光荣。这次确实光荣了,他被干掉了,发配到贵州龙场一个帝国边缘中的边缘。看了很多介绍,我感觉基本除了蚊子、野兽以外,人影估计都没。刘瑾也没老王失望,中间还派了人暗杀他,但老王这个人很矛盾,随机应变能力特别强,所以结合后来他建功立业忽悠的这些山贼、造反的宁王晕头转向,很多人对他评价有争议。毕竟君子就应该是君子,你怎么能这么干事昵,反正争议不小(后来我看到了一个作者对知行合一的解释,我想通了)。

    一路跑,最终老王带了个仆人(有钱,找了个“保姆”)去龙场了。唉,到了没几天就遇到中原来的几个人路过,由于太艰辛全挂了。当地人说的话,完全听不懂。自己昵从小身体也不好,那边啥都没,住都是问题,只能找个山洞,还差点被吃掉。他就郁闷的要死,无聊中每天都在琢磨圣人的学说。不停问自己,到底怎么能成为圣人?苦思不得其解,凭借记忆中的孔孟经典语录反复琢磨思考。实在不得要领,自己做了个棺材,没事就坐在里面冥想。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之际,老王突然想通了。其实就把问题做了变换,从我如何成为圣人的思考模式,转换为“如果孔圣人此刻也跟我一样,他会怎么应对?”其实答案一直都有啊,君子忧道不忧贫。

    那为何我还怎么苦闷昵?因为没有知行合一,一以贯之啊。

    但我明明知到这句话的,为何做不到昵?因为你不是真知啊。知与行应该是一体的,知就应该行,行就应该知,这个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

    那为何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昵?是因为人欲遮蔽的心,所以天理模糊了啊。

    那该怎么修炼昵?格物致知,良知本身没有问题,就是被欲望遮蔽,你就使劲格它,在每个小事上格。但这里面跟朱熹的方法巨大不一样在于,作用对象是良知本身。因为心即理,心外无物。

    结合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你饿了想吃饭就是天理,但吃太多,三高了,那就是人欲,得格。

    “龙场悟道”整个经历就是这样。所以丘吉尔说,不要浪费每次危机的机会,有道理。我觉得老王这个思维模式,真的精妙无比。能给现在倡导的终生学习,提供一个巨大的方法论——切几体察、事上琢磨、切实笃行,解决“读了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人生难题。赞!

    第二、立志是学习与事业的第一要务

    这个我觉得《大学》说的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对于个人,没有志向,你就不知道怎么聚焦。《孙子兵法》的核心作战原则就是“以多胜少”,打歼灭战,毕竟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聚焦、饱和攻击。平均用力,学习不得法,看再多书跟玩物丧志确实没啥区别。

    企业经营讲究使命、愿景、价值观,其实我理解它是一个指引性的纲领。始终让组织有方向,知道取舍,否则啥都会,也就啥都不会。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舍,我们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这是很重要的。

    但这个实在不好找,急不得。我觉得李善友在讲解创新理论的时候,有一点可能给这个问题有启发。叫分形创新模型,帮助企业从第一曲线创造第二曲线,他特地提了第二曲线不是多元化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夯实第一曲线的目标中,做的很多探索,然后长出来的。我觉得对于个人最大的启示可能在于,当我们没有好的选择,当下工作还行,最起码能糊口,也有前景,那就得想办法做到极致,且如果能持续获得反馈,这条路应该就是通的。

    很多时候,一些书籍会给一个看似很科学,但没法落地的一个框架,就是SWOT分析,但这玩意对于自己好像用处不大,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啥优势,怎么分析昵?且昵以为的优势,是组织或者环境需要的吗?毕竟要挣钱养家糊口啊。所以那种打破饭碗,重新换赛道,我觉得风险有点大。

    第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素养同时重要

    老王之所以名声现在这么大,其实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他从龙场流放生涯结束,回到组织后干的事情确实厉害。文治武功两方面都拿捏的死死的,过往一直搞不定的山贼,三下五除二收拾的明明白白。宁王要造反,还没打到南京,刚到安庆,就被老王安排算计好了,不过这王爷确实也是头猪,最大的意义是成就了老王的历史地位。细节很精彩,可以读读,

    但我感觉最有意思的是,到底是因为他开宗立派的心学思想导致了他军事能力这么厉害,还是因为他真就是天才?

    翻开他的童年到科举中第这段人生经历中,我感觉找到了答案。这哥们最早喜欢文章辞藻,很厉害,有诗为证。后来又去研究军事,我估计什么孙子兵法,各种军事理论都仔细研究过,且没事还喜欢去塞外,想去实战。我觉得老王这个人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做啥事都能做透,还喜欢有机会就想实践,甚至没机会他创造机会都要实践。

    这种人,没话说。圣人啊!

    《华杉讲透传习录》值得好好看,再推荐三本讲他不错的传记《王阳明传》熊逸著、《王阳明大传》冈田武彦、《知行合一王阳明1、2、3、4》度阴山、《中国思想史》葛兆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ej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