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一直都在追《功勋》。
有抗美援朝时期的连指导员李延年,有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孙家栋,有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的于敏,还有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每一位功勋卓越的英雄都带给人震撼,带给人绵延悠长的回味。
有的,让人热血喷张;有的,让人心疼不已;有的,让人屏气凝神,紧张刺激。
很多人都知道他们是英雄,是共和国的功臣,在各自领域建立了自己的丰碑。
因此,也容易把他们神话,认为他们作为英雄,就应该从天而降扫除障碍,他们手里有马良的神笔,画出一幅幅理想中的画卷。
而事实上,他们也是从青涩逐步成长,逐步成熟;他们在向上攀登的途中,也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他们走出的每一步,也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
可是,是什么成就了他们?是什么让他们历尽艰辛取得硕果?
【抗美援朝李延年】
李延年的连队马上就要去打仗了,要守住阵地,为志愿军在谈判桌上赢得有力的筹码。
可就在这时,连队里的解放军小兵小安东当了逃兵。临阵脱逃,动摇军心,按纪律小安东应该被枪毙。
李延年却利用小安东回家的迫切心情,给全连战士上了生动一课:抵挡住美军,保护边境线,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为了不让后世子孙再遭受战争之苦,我们应该怎么办?
【两弹一星于敏】
于敏在接到任务的时候,感觉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不知道如何入手,虽然任何可以参考的材料都没有,“干!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就是行动的号角。
前期准备工作中无所适从,迷茫中不断试错,反复摸索,看到的每一个渺茫的希望,又不断被推翻。
茫茫戈壁里,喝着让他腹泻的水,住四面透风的帐篷,这些在他眼里都不算事儿。
他不是钢铁侠,没有护身铠甲,他有一个没能尽到父亲和丈夫责任的家庭。可是,他选择了为国家而战。
【疟疾克星屠呦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浪漫的名字,预言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课题组建立之初,只有她一个人,不仅是光杆司令,项目基础也是一穷二白,没人、没钱、没技术资源,屠呦呦生生“蛮干”起来。
她先后进行了2000多个药方的筛选工作,笨路子、土办法,天道真能酬勤,并最终集结成640种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而在提取青蒿素时,实验过程繁复而冗长,直到1971年10月4日,第191次实验,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结果出炉,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在这段时间,她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丈夫恰好被下放到云南。于是,大女儿从小就被送去全托幼儿园,以至于孩子跟幼儿园阿姨比跟妈妈还亲,小女儿只好送回老家由父母看护。
在采访这些英雄时,每一位都说自己不是英雄,没做什么,更应该感谢其他人做出的贡献。
他们谦逊,克制,一心攻克难关,他们内心装着祖国,装着伟大的事业。
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历史,这样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未来才不会迷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