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月亮的喜爱,古今中外,大概没有人能逃得过去。
李白的《静夜思》、《月下独酌》都是有关于月亮的诗句,陶公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对于钟爱田园风的陶公而言,月亮出现在诗句中,宛如伴侣一般亲切自然。苏轼的那阙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这里,月亮成了一种倾诉对象和寄托。
在中国古诗词句中,"月亮"的高频代表了文人对它的钟爱和情怀。
四下无人时,我也常常对月独座,宛如银盘的圆月静默无言,却似乎能消解你心中的许多疑问、迷惑、苦恼。
皓月当空,人自觉更加渺小局促,所以,当古往今来的人们把自己的思念、情感或者情怀寄托在月亮上的时候,我们的小心思又显得多么浪漫和可爱。
诗文词阙中关于月亮的月亮描述不计其数,但在画作中,关于月亮的题材并不多见。皎皎其白的颜色并不能很好的被呈现于纸上,记得偶然间,在一位老师的收藏画作中看到一幅古画,所著无多,只有一轮明月,颜色被过渡成最自然的样子,这样的画作高古极了,设色、取材自是要比花鸟虫鱼难于临摹的多。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那幅画,但那样的题材和作品终是可遇而不可求了,恰如明月,美好,也只能收于心底了。那样的月色倾泻一地,如今想想,甚是醉人。
诗文画作中的月亮若说文艺了些,与现实烟火相连的月亮是什么味道呢?
去年,外祖母去逝,送走她老人家后,我几乎夜不能寐,10月份的古都,依偎在窗前,呆呆地看那一轮月亮。心,伤之极处,怕是连可感怀的东西都没有。正值金秋的月亮素洁成一片,微冷的光辉那么静穆,它也在哀悼吗?看着窗外的月,心里的万千思绪在夜空中飞舞,追问生命?追问逝者?追问宇宙苍穹?低头间,两行清泪夺眶而出。
今年清明节,未能归,烧了纸钱,习惯性的抬头,寻看月亮的踪迹。若有另外一个世界,逝去的人要安好才是。
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月亮,世上若有知音,除却知己,云、月、星辰也可当其中之一啊。
那一晚,皎皎的月亮自窗前而过,若能停一停,就系你在南窗之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