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审美上有一种风格叫北欧风,更多的运用于家装风格和工业产品设计中,给人简洁、自然的特点。那北欧式的幸福方式又是指什么呢?
首先来看一个例子。
日本越来越富裕,人均 GDP 也很高,经济状况排名大概在前 5 位。但日本人越来越觉得不幸福,他们的幸福指数调查排名全世界第 81 位,还因为压力患肥胖症、抑郁症甚至是自杀。
而在另一地区,北欧,这里的人民要交税到 50% 甚至更高,到手的金钱就远没有日本人那么多了,甚至比不上我们国家的部分城市的人那么多。而且这个他们那里的环境也并不友好,每年有很多的极昼极夜现象。
虽然如此,但是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为什么会这样?
为此本田直之专门去了北欧做了大量调查访问,去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做了总结。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从做加法的时代逐渐变成了减法时代。
从前物质增加,比如家里多了一台电脑,多了一辆自行车,会觉得很开心,但现在却是讲究《断舍离》,扔东西、清空东西,会让人觉得快乐。
所以作者在《少即是多》这本书里提出了新幸福的十个条件,也就是北欧式的幸福方式。
就像北欧人一样,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钱,但他们很幸福,这种幸福怎么来的呢?可以看一下这是个标准。
第一,要享受工作,要学会享受你的工作。
在这里,作者提出一个观点。他说:
升职不可能给人带来持续的幸福感,个人品牌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此案让个体的幸福感持续下去。
加薪不如个人品牌的提升。在超级个体来临的时代,是该要好好打造个人品牌。但很多人会去追求公司给的钱太少,于是不想好好干,就在混日子。
但这样只是在浪费自己的大好时间,更好的做法是为自己创造机会,把自己做得更好,哪怕做了某件事做完没有奖金,但是能让自己在江湖上有好的声誉好的影响力,这才是了不起的东西,这才是自己离职能够带走的东西。
所以得重视自己能力的提升,个人品牌的积累,享受工作中能让自己学到东西、进步而带来的成就感。而不是斤斤计较公司给了自己什么,更多追求所谓的物质而丢了更重要的东西。
第二,良好的亲密关系,跟家人和朋友的关系要好。
只是工作顺利,没有家人朋友可以分享,那也谈不上幸福。
第三,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强调多,但要的是稳定,有收入。
钱也并非要越多才能越好,那个满足自己安定生活就足够了,关键是稳定收入。
第四,身心健康。
这是一切的基础。
第五,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拥有一些让自己充分享受的兴趣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像作者的话,就是类似冲浪,而我自己的话,不适合过于刺激,安静的方式才是更加适合我的,但总归都是有兴趣。
第六,拥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没时间陪伴家人或者与朋友聊天,这样不太可取。相反,如果时间太多而不知道如何利用也不行。所以要有自己的自由并且知道如何支配的时间。
第七,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好的环境自然容易心情更好,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但这里更多的是说居住的环境要能自己带来幸福,而不是累赘。
第八,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有效,说的是正面思维,对立面就是消极的,比如说经常处于消极状态、习惯找借口、被固有思维所束缚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很难邂逅幸福的。所以要有好的思维习惯。
第九,能够放眼未来。
大多数人会因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而心生不安,导致幸福指数下降。但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即便出现意外,也能依靠自身力量渡过难关,那么就不好那么不安了。
第十,感觉每天都在不断向目标前进。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个劲儿地冲刺,那会很累,但如果每天定下一段里程目标,也许会轻松很多。
这就是幸福的十个标准。
来源于本田直之的《少即是多》的这部作品,书名也是很有设计范儿,「少即是多」也是一条著名的设计原则,而作者这个人基本上也是按照他书中所讲的生活方式在组织之间的生活,我觉得特别的丰富和有趣。
减少不必要的东西、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减少不不必要的目标,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同时,不要被工作、时间、金钱、环境、常识等束缚,有自己的决断和选择的权力,我们也就会更加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