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未名师姐谈读书:为什么读?如何读?如何选?

未名师姐谈读书:为什么读?如何读?如何选?

作者: 未名师姐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22:00 被阅读41次

    这篇文章主要谈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读书?二、如何读书?三、如何选书?

    全文4000字,内容通俗(作者写不出高深的东西),可以跳着读。

    未名师姐谈读书:为什么读?如何读?如何选?

    一、为什么读书?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丰富精神世界,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打发时间,有的人读书是谓了获取知识,我读书有三个原因:

    一是习惯使然。

    我从小爱读书,养成了习惯,每天不读几页书总觉得心里空虚,浪费了时间,有种负罪感,晚上睡不踏实。

    我出生在农村,小学一年级班里办图书角,要求每位同学提供两本书,父亲给我买了《故事会》,4元钱一本,这是我阅读生涯的起点。

    表哥送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我读了不下20遍,至今仍保留着。农村孩子寒暑假生活比较单调,没听说过夏令营,不敢奢望去旅游,除了看电视,只能读书。

    中学读三毛、琼瑶、杰克·伦敦,以及各类世界文学名著,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也追过《流星花园》《梦里花落知多少》,高中时站在大理古城里面的树人书店翻完的,舍不得买。

    当时性格内向,没有勇气主动和老师同学多交流,幸好有大量的书籍陪伴我。上大学后因为专业原因(我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中国古代文学)开始读经史子集,进而扩大到人文社科经典、专业学术著作,阅读伴随了我的成长历程。

    二是工作需要。

    我大学学的是文学专业,但是毕业后刚开始做咨询顾问,后来改行做新媒体小编,行业跨度大,有大量的知识空白需要补课。比如对于编辑而言,知识面越宽越好,如果关于新闻传播、新媒体、时政、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很多知识储备不足,审稿时一不留神就踩坑。

    现在网络上主流的内容传播形式是图片、短视频和直播,这些都不是我曾经学过的东西。工作中时时感到本领恐慌,一直担心自己的水平不够去指导学生。此外性格中事事追求完美,这种心理督促着自己去补课。读了一些相关的书,也学习了一些线上课程,比如网易云课堂、网易公开和和爱课程上的课程,给自己充电。

    三是求知的需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类之所以能以短短数十载的生命创造如此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成果,就是因为求知的渴望镌刻在我们的基因中,吸引着我们前仆后继地去探索未知。

    阅读让我跟那些不认识的人对话,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中说:“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阅读的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二、如何读书?

    一是读书要持之以恒。

    要善于做时间规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制定一个年度读书计划,明确任务书、时间表,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日日坚持,日日用功。

    步骤一:列出今年要读的书单,各多少章节,多少字。想一想哪些书比较难读,属于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需要整块时间来思考,哪些书属于轻松娱乐的,可以用碎片时间来阅读。

    步骤二:盘点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整块时间有哪些,碎片时间有哪些。

    步骤三:分解年度任务,明确哪几本学期中抽时间读,哪几本寒暑假读。

    步骤四 :严格执行你的任务分解表。

    坚持一年,坚持几年,你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你读过的书单已经这么长了!

    二是读书要有系统性。

    专题式阅读比泛读效果更好。某一时间段内专门阅读某一主题或类别的书,将不同的观点和数据进行相互补充、验证,有助于促进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

    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有些同学毕业后想从事媒体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应该有意识地了解这个行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是什么样。

    三是读书要专注。

    读书不可读选本,一定要读原文。我最近因为工作需要,买了很多习近平写的以及研究习近平的书,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习近平讲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等。发现习近平自己写的,逻辑性很强,可读性很强。但是研究习近平的,大多是碎片化的,读不进去,因为从文字中看不到作者思考的过程,因此很容易走神。

    养成好的读书习惯,遇到不懂的字词勤查字典。常用的汉字只有五千来个,但中华大字典收录的汉字是五万多个,因此读书遇到生字是很常见的事情。要切实弄通一字一词的意义,包括它的源流、内涵及外延。

    泛读不如专精,贪多嚼不烂。曾国藩说:“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一本书不读完绝对不看其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普通人,做不到过目不忘。有些人觉得读书没用,或者读了记不住,我觉得分两种情况:一是你读的书不是你感兴趣的,所以你读不进去;另一种情况是其实你已经吸收了书里的一些内容,只不过没有到用的时候,在你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你读过的书可能会因为某一机制的出发突然蹦出来,然后你突然回想起来,

    四是读书要多动笔。

    要勤做读书笔记,试着去写书评,读后感。多动笔,多练,读书与写作相互促进。

    学会写文章,既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让人知道理解,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清理思路、渐进提高的过程,并不是一定要当作家才去为文。

    工作之后你会明白,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写作能力都是必备能力之一。写策划、写公文、写报告,写总结、写演讲稿,都是写作能力的体现。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文章难写?

    一是没有思想,不爱动脑。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脑袋空空,没有存货,自然无从下笔。二是不爱读书,词汇贫乏,心里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写作将阅读收获进行提炼升华。

    五是要多参加读书会。

    既可以参加线下读书会,也可以参加一些线上读书会,如新华社领读者计划、樊登读书会、慈怀读书会,再比如中国大学生在线的畅想家读书会,都为阅读爱好者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当然线上读书会效果肯定不如线下读书会,在交流碰撞中获得进步,除非将来开发出全息网络,彻底打破空间界限。

    当下知识付费崛起,很多平台推出了一些线上的付费读书课程,迎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知识的痛点,通过一二十分钟的时间讲一本书。这些课程告诉你听完他们的一节课程你可以掌握一本书的精华,没必要去原著,省钱又省时。你们觉得这样靠谱吗?会背几句《论语》就了解孔子?会背两句经典名言就熟悉经典了?一个会理智思考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不要妄想读了几本书,突然成为一个富有学识的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具体到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

    三、如何发现好书?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5万种,超越美国一倍多,但其中“垃圾书”的数量超过85%,我们不仅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还是“垃圾书”的出版大国。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面对如此庞大的出版量,如何选书,如何发现好书呢?

    一是阅读经典名著。

    经过时间检验的古今中外名家经典著作凝聚了人类文明的精华,是每个人都需要仔细研读的。但是读书,尤其是阅读国学经典,要注意选择版本。前几年国学热,国学被炒得很厉害,谁都能来解读,催生了一批伪专家。那些真正搞研究搞得好的学者解读的大家不爱看,因为看不懂。那些一知半解瞎解读的书卖得特别好,因为大家能读懂,而且有出版社来给他们炒作。

    关于中国传统经典,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译注”是比较好的版本。吸收了古代及现当代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比较公允,注释也到位。其他出版社的尽量不要买。

    其他更具体的,如果大家想买这些类型的书,不知道选什么版本,可以来问我。

    我在kindle上买了“一生必读的26部欧美人文经典译丛”“你不可错过的32部欧美文学不朽名作”“经典与情怀——值得一读的20本小说名作”“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等,全都是一些大部头的经典书籍,希望这辈能读一遍。

    有些书是常读常新的,比如《论语》《孟子》,一辈子读个二十遍不为过,最好能背诵。在台湾,《论语》和《孟子》是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

    有些书年轻的时候爱读,老了觉得没什么滋味,比如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网络小说;有的书年轻的时候读不懂,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逐渐发现它的魅力,比如鲁迅。最近我在读《鲁迅全集》,以前觉得拗口,现在读能体会到鲁迅的魅力。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之前读《资治通鉴》和《春秋左传注》,特别希望能有一幅立体的底图来配套着读,能随时放大缩小。因为古今地名和行政区划变化很大,很多时候一头雾水,两个国家打仗,没有底图来参照,

    一本新书,动辄“名家”推荐,“专家”导读,其实都做不得数。很多畅销书,与其说是内容好,不如说是商家的营销推广做得好。

    二是根据出版社来选书。

    不同出版社有不同定位,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出版国学经典图书著称,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汉译学术经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人文社科类图书形成良好的口碑。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图书、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经管图书等等,都已经形成品牌。

    给大家推荐一下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二十四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丛书。

    三是关注高质量的读书平台和账号。

    如读书公号、读书节目、报纸、期刊等。

    微信公号如中信书店、十点读书、豆瓣阅读。读书节目如梁文道《开卷八分钟》,在节目基础上出版了《我读》系列7本书,推荐了很多好书。让知名的阅读推广人帮你选书,可以大大降低你的选书成本。

    期刊如《中华读书报》《读书》杂志、《新京报》书评周刊也可以看看。也可关注各大图书排行榜,年底很多媒体和出版社会公布一些口碑不错的年度好书。还可以看看各电商平台的图书分类销售榜,以及用户购买评论,这些都是很好的参考。

    四是看题材、目录和样章。

    看题材是为了判断这本书是不是你想看的。看目录是看书籍大纲及作者的逻辑结构。如果逻辑混乱,不知道所云,当然没必要浪费时间去读。看样章主要是看作者的文字水平及出版社的把关水平。如果错字连篇,爱造新词,啰里啰嗦,直接PASS。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名师姐谈读书:为什么读?如何读?如何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ml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