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关系,我时不时会接触到一些90岁左右的日本老人,每当遇到这些老人,我都印象深刻。
这次团队中最年长者是87岁的老大爷,头发全白,但是身体相当好,连拐杖都不用,还扛着行李上下楼梯。根据他讲,每天上班开车20分钟,下班的时候遇到高峰期,同样的路程需要接近一个小时。除上班工作以外,他不仅要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还要照顾老年痴呆的妻子。他的儿子也有50多岁了,分开生活。
他的工作内容是工厂里的文职,监督工人以及人事管理等。由于日本少子化严重,他们厂工作内容危险又严格,国内很难招人,所以去年他还去越南找劳动力。而在厂里文职的人,大多也是65岁以上的。他们都是退休以后公司反聘的,退休以后,领着保险金,所以返聘的工资很少,如果工资太高的话,养老金就会被削减。公司在不影响养老金的情况下给他们发工资,根据他的话说,少得就像义务劳动一样。
可是他们却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并且努力为之付出。这时候已经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寄托。
接近90的老人还自己开车上班,在国内简直不敢想象!可能正是因为一直工作的原因,他的思维活跃,身体也很健朗。为人亲切,算数比我还快,还帮助我纠正不对的发音和用词。其他团友比他年轻,却没有这个耐心。
我们去爬龙脊看梯田的时候,其他比他年轻的团友为了照顾他,说陪他自费坐电瓶车,但是他却说他不需要坐车,然后就走路下来了!真是令人敬佩。
相比我们国家的老人退了休,感觉就解放了,这里玩一下,那里玩一下,玩厌了,或者上了点年纪,儿女就说,不要到处乱走了,在家休养。然后越修养,精神状态越差,没有了外界的刺激,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懒散。人还是需要有工作,有寄托,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有报道说在空气好的乡下,人的寿命会更长,自然环境好的乡下,百岁老人很多。但是后面披露说这些所谓百岁老人,其实都是造假,由于乡下户籍的混乱,所谓的百寿老人实际平均年龄不过87岁。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人是否长寿呢?
长寿的因素排名
参考各种观点和学术研究,有人做出了自己的一个长寿因素排名。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应该是最没有争议的长寿因素了。科学家们液找了无数的证据,证明了基因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在生活中也发现了这种明显的现象。
江苏省也增做过百岁老人调查,调查显示父母长寿,后代长寿的可能性更高,同事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家庭里面老大一般更长寿。
2、经济条件
经济因素指的是良好的医疗设施,平时的饮食卫生、营养结构、预防保健都有很强的作用力。
我们平时电视报纸上报道的老红军、老干部很多都是百岁以上,其实就是医疗条件和饮食健康。
3、天地环境
环境包括所在地区的大环境,也包括个人居住的小环境。有自然环境,也包含城市的环保状况。
4、家庭
大量证据显示,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婚姻、良好的沟通能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的心态、明确的生活目标、甚至助人为乐都能成为长寿的助力。
最有说服力的是香港的邵逸夫先生,一生乐善好施,仅仅在祖国大陆建设的学校和图书馆就6013个项目。所以去世的时候108岁。
5、锻炼身体
身体锻炼是后天的提高,增强体质,不但有助于生活和事业,也对抗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6、食品安全
这个不多说了,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话说,所有的美食都是牺牲一点点的健康作为代价。所以不能一味的满足口腹之欲。
鉴于我接触过这么多老年日本人,我觉得坚持工作,坚持锻炼也是长寿因素之一吧!
我们每个人都想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是,悲观的说,你的出身决定不了,你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环境决定不了,甚至前半生的经济状况自己也决定不了。
真正能自己决定的其实是美满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锻炼自己的身体。
祝愿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倾听等美好伴随你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