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瓜子跑得快
离过婚,坐过牢,我是凡人李清照01
一那徽宗年间,汴京二环内富人区,赵府。少年睡醒,喃喃自语:
这是第32次梦见她了。
这少年,名叫赵明诚,是京城有名的官二代,眼里有星星,家里有矿。
其父见状,以为儿子学习遇到了困难,便悉心劝慰:孩子,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啊!
少年摇摇头,佯装疑惑:父亲,我是刚刚梦中读了一本书,醒来却只记得其中三句话,思前想后不知道啥意思?
哦?说来听听。
这三句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父稍加思忖,笑着作这样一番解说:“左言右司,是一个‘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去掉草字头,是‘之夫’两个字,连起来看,不就是‘词女之夫’吗?
原来如此。
“词女之夫”,倒是赵父反复咀嚼这几个字,恰好看到窗外的柳叶油光水滑,就像小姑娘的脸蛋。
他秒懂,原来单身狗也有春天。
只是能让儿子这般暗示的“词女”,究竟何许人也?
突然,“李清照”这个名字跳进他的脑海,对!定是她,那位近日在文坛如炸雷般存在的奇女子。
02
这夜,李清照打开朋友圈,看到自己借古喻今的小作《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现象级刷屏,阅读量已超1000000+,众圈主大V纷纷点赞转发,当士大夫们得知如此尖锐透彻的句子,竟出自一位十几岁小姑娘之手时,瞬间沸腾,化身小迷弟。
而屏幕这头,李清照晃晃指尖的酒杯,对着铜镜,莞尔一笑:我这孤独的、无处安放的魅力啊.....(山东腔)
世人皆以为女子就该只识深闺绣花鸟,她偏不。她内心硬核,偏爱山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我们读过太多她愁愁愁的诗,以至于我们忽略了,那个愁到拍阑干的老阿姨,也曾如此酣畅淋漓地快乐过。
假如,没有遇到爱情,这份快乐,或许可以走得更久。世人只道英雄难过美人关,谁又知,仙女也难过小哥哥这一关呢。
03
香炉里的烟细细长长,她又一次想起了那位谦谦少年。
那夜,她与弟弟去往相国寺游元宵灯会。一路香车宝马,流光溢彩。灯笼把夜幕烫出彩色的洞。一般来说,浪漫的夜晚,注定得发生点什么。
果不其然,当她转身,恰好与少年四目相对,电石火花,一眼万年。
确认过眼神,是彼此要撩的人。
有时,一个回眸,就是一部爱情长篇小说。
所以,才有后来赵明诚挖空心思暗示父亲愿为“词女之夫”,才有她夜复一夜,一人,一酒,一烛。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当爱情来敲门,李清照的心,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04
公元1101年,李宅,休闲娱乐区。
清晨,露水很重,没有雾霾。
李清照光着脚,穿着薄薄的衣裙,荡着秋千。
满身大汗时,一丫鬟低声提醒:小姐,有客到访。
谁这么早就来串门?人家都还没化妆,早餐还吃了煎饼卷大葱。
她掩面逃走,忘了鞋子,划破袜子,丢了发簪。却还是注意到同行的一位俊俏少年,于是借着闻一支青梅,偷偷看他。
是他,竟然是他!那个元宵夜遇到的公子!那个心心念念的人儿!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她的慌张,还有那羞涩的大胆,像极了爱情。
可是爱情不讲缘由,婚姻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朋党之争愈演愈烈,本来两人父亲政见立场对立,他们的子女就算再情投意合,也难以走到一处。
但是,世界上很多事,因为“但是”,变得美好了。
宋徽宗即位,新旧两派的矛盾暂且得以缓解,两人的爱情,便从这夹缝开出了花。
05
那一日,赵明诚上门提亲。
李父问道:你为什么想娶我女儿?
因为她是我见过的最美好、最惊心动魄的姑娘。
你能一辈子对她好吗?
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种感觉却很长,如高山大川,连绵不绝......
李父捋着胡须,点点头:你让我想起了初恋的感觉。
那一年,两人终成眷属,她芳华十八,他二十一。
沉醉于爱情的女子,最容易刁蛮、撒娇。李清照亦是如此,种种娇嗔不过想确认一点:
我要在你心中,我是最美。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一旦喜欢一个人,就别无所求,只要每天能见到他,就已经觉得很庆幸了。
可有的人血里带风,属于远方。
那天,赵明诚背着箱箧出门远游了,为了他的梦想--成为金石行业的扛把子。时间紧,任务重,注定要远离温柔乡。
此后的日子聚少离多,李清照时常一人饮酒醉,细数着丈夫离开的日子。
明诚走第一天,想他。
明诚走第二天,想他想他。
......
不久以后,权相蔡京东山再起,在朝堂上搅弄风云,赵父党争失败,不久离世,这俩人也被遣回青州。
青州十年,反倒成了李清照一生中最温柔的时光。煮茶赌书,品诗论词,收集金石文物,校勘古籍......
日子安稳的让人甘心老在这里,死在这里。
天不遂人愿。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赵明诚被任命为莱州知州。这就意味着他又要离开青州,前往莱州上任。在这个阶段,李清照写过这样一首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离别》
有人说,从房间的状态,可以窥探出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李清照被子不叠,连平时最爱的高光也不想抹了,可见心里杂草丛生。
纵然小别胜新婚,可时间久了,念容易变成怨。
为何月亮都圆了,我依旧只是一个人?
06
有时候上天对人命运的编排,何尝不是一场认真的消遣。
当李还在为两人的分分合合黯然伤神时,一场毁天灭地的巨变正侵袭而来。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靖康之难”。
乱世之下,蝼蚁难生。无数收藏,毁之一炬。
俩人一直没有子嗣,这些文物收藏,就像是两人的孩子。
1129年,颠沛流离中,船上。
赵明诚接到朝廷入职通知,即刻走马上任湖州知府。
五月的风并不刺骨,李的心底却一片冰凉。
她问丈夫:紧急关头,我该怎么办?
丈夫用最平淡的口吻,诉说着最残忍的嘱托:倘若无路可走,便与宗器共存亡。
他们似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果然。
1129年八月十八日,丈夫先她一步下车了,临死前,嘱咐她“分香卖履”。
什么意思呢?分香,分给谁?很明显,丈夫在李清照之外另有妻妾。
李清照如何不愤然,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纵然文人大夫大多纳妾成风,可但凡有点心性才气的女子,又如何能真的做到坦然大度。
至于她后期的词风为何如此沉郁幽怨,便不难理解了。
这一年,李清照四十六岁了。
07
幸福的人不会失眠,而李清照,彻底睡不着了。
三年后。
在李清照病得牛氓不分时,始于感动,迫于生存,与张汝舟再婚。
可谁知平日里体贴入微的丈夫,竟有两幅面孔,见无法拿捏自己,居然实施家暴。本以为李清照是柿子里最软的那一颗,谁知对方竟是钢铁直女,敢一纸诉状,告发自己舞弊。
公堂之上,主审官拍案问道:可知状告亲夫,你也得连坐?
李的声音冰冷而坚定:我宁愿坐牢,也不想跟这个人再有任何瓜葛。
最后,在好基友綦崇礼的搭救下,李清照只在监狱里待了九天。
她的这份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家暴,要么忍,要么残忍。
很多人都有完美主义情结,喜欢给女诗人竖起一座座贞节牌坊,以至于提起她再婚总是有种晚节不保的瑕疵感。
可她也有贪嗔痴妄,七情六欲,她爱喝酒,爱赌博,会疯狂地爱人,会担心丈夫被小妖精勾去了魂,也会感激危难时伸出的一双手。
毕竟,她也只是一个活生生的,凡人而已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