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系统思考》读书笔记

《如何系统思考》读书笔记

作者: 文霂霖 | 来源:发表于2022-08-28 23:28 被阅读0次
            企业家的核心职责只有两个——推动成长与解决问题,而系统思考则是企业家的核心技能,其实质是提升思考维度。
            ——《如何系统思考》

            读这本书,源于在工作中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在高速增长受阻之后,一味的再驱动,反而使整个团队变得更加疲软;有时做出一个决策,往往很难真正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由此延伸出更多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探究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意识到一定存在着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限制。这些天来一个词“系统思考”逐渐清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正是这个动力促使我翻开了邱昭良博士的这本《如何系统思考》。

            前言中,邱博士直言:系统思考可以让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化繁为简,找到驱动业务发展的“成长引擎”,并睿智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本书的使命。

            一、“系统思考缺乏症”

            梅多斯讲,在复杂的经济时代,线性思维是行不通的。复杂问题往往存在诸多原因,彼此之间也有非线性的复杂关联和相互作用,导致系统呈现许多“微妙法则”,如彼得·圣吉所列举的:“今天的问题往往来自昨天的解”、“越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越大”、“渐糟之前先渐好”、“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糕”、“欲速则不达”、“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存在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但并非同时”、“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以及“没有绝对的内外”。这其中,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案例和感受?

          “系统思考缺乏症”的典型症状是: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3)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系统思考缺乏症”所导致的,往往是低效或无效解,甚至造成系统问题的恶化。

          二、认识系统思考

            1  何谓系统?

            系统是由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由实体、连接、功能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系统思考研究者拉塞尔·阿克夫(Russell Ackoff)认为,系统可分为三类:机械系统、有机系统和社会系统。本书所讲的系统思考方法,主要适用于社会系统。

            要深入认识系统,我们需要先知道动态复杂系统具有的八个特性:

          1)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一特性在有些复杂系统中就表现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或“涌现”(emergence)。比如一群鸟,规模比较小的鸟群通常会排成V字形队列,头鸟飞在V字的顶点,其他鸟儿有规则地排在后面,像一个听诊器。无论鸟儿怎样在天空中高飞或盘旋,鸟群整体的形状却基本保持不变。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思考的精髓就是整体思考。

            2)没有绝对或唯一“正确”的答案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指出: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相同的原因一定会造成相同的结果,然而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对于动态性复杂系统而言,系统由多个实体持续动态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成百上千个变量,而且它们都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从而使系统行为具有多种可能性、不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是不可预测的。

            3)因果互动

            对于动态系统而言,因果关系并非单方向的运动,而是不断循环,互相影响。

            4)反馈

            反馈是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动,是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由于反馈的存在,系统才能表现为一个有效运作的整体。

            5)目的性

            6)动态稳定性

            从原理上讲,不能改变系统重要的反馈回路的任何变化,不管它有多大,也仅仅是暂时的;相反,能影响系统关键回路之间关系的任何变化,不管它有多小,都将改变该系统的长期行为。

            7)结构影响行为

            结构是系统中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模式,包括系统的物理和机制构造(例如潜规则、价值观等)及其与系统主体的决策制定过程之间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

            在社会系统中,系统结构通常是隐而不见的,能够洞悉系统的结构非常不易。

          8)边界

            由于边界的存在,每个系统得以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与此同时,每个系统都与其他系统共同服务于一个更大的系统。

            2  什么是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思考,以培养人们对动态变化、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例如,我们将公司分割为一个个部门;部门内部又细分为一个个岗位;岗位上的工作被细化为一个个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削弱了我们看到整体的能力,产生了诸多现代企业的典型问题:本位主义、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矛盾重重、效率低下,甚至工作越努力,整体绩效却越差!

            3  系统思考的特性

            看到全貌而非局部——“见树又见林”
            看透结构而非表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看到变化而非静止——“看见未来,实现预见性”
            条理清晰而非杂乱

            圣吉认为,系统思考的本质在于“心灵的转变”,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看清各种相互关联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②看清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个静止的“快照”

            三、思考魔方

            作者认为,学习和应用系统思考的精髓在于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的“心灵的转变”,而要想实现整体思考,需要从思考的深度、广度(空间范围)和角度(时间范围)三个维度进行拓展和转换,作者把他称为“思考魔方”

            1  动态思考:从线性思考走向环形思考

            约翰·斯特曼教授指出,传统上,人们倾向于采用事件(问题)驱动的、反应式、线性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关注问题、关注眼前、“条件反射”式的应对方式。它背后的假设是:因与果之间是线性作用的。

            系统思考者则借助“思考的罗盘”、“因果回路图”(或称为“系统循环图”)等“新语言”,倡导动态思考模式,让人们看清影响系统行为的一系列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连接,有助于把握关键、因应变化。环形思考能够帮助我们看见“隐性”的回路。

            环形思考的辅助工具有:五个为什么、鱼骨图和多重原因图。马尔科姆·克雷格博士认为,对于一个复杂问题,可以先使用多重原因图来探讨因果关系的本质、对原因进行定位,然后再使用鱼骨图明确主要原因并进行结构化(先确定导致问题的主要故障区,再逐级深入,识别每一个故障区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最后使用因果回路图,发现关键的反馈回路,从而有助于人们打破循环,采取改善和变革的措施。

            2  深入思考:从专注个别事件到洞悉系统的潜在结构

            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著名的“冰山模型”,揭示了人们思维的层次。

            系统思考看待世界,不只是关注一个个孤立的事件(events),而是主张看到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模式(patterns)以及发展趋势,更进一步地要看清影响、推动该模式与趋势发生的潜在的“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行为模式图来认识系统行为变化的动态。根据约翰·斯特曼教授的研究,虽然大千世界各种变化的行为模式多种多样,但实际上大多数动态只有少数几种基本的行为模式。

            3  全面思考:从局限于本位到关照全局

            组织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部门或成员的一个举措,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对系统中的不同主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从实践角度看,“实体关系图”“输入输出图”等都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全面思考辅助工具。

            作者在本书中主要介绍了自己发明的“思考的罗盘”。

            主要操作步骤简称“五找”,即找问题、找实体、找原因、找结果、找回路。

            四、系统思考的“新语言”——因果回路图

            彼得·圣吉曾讲过:现实世界是由种种循环所组成的,而我们却只看到直线。这是我们成为系统思考者的首要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系统通常由很多相互作用的回路共同构成,但从结构上看,所有的回路(不管非常简单还是极度复杂)均由两类要素构成:变量和连接。任何一个变量,不是存量,就是流量。所有的连接不是同向连接,就是反向连接。

            舍伍德曾指出:无论一个系统多么复杂,组成它的基本构造模块都只有两种: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增强回路会导致加速增长或加速衰落;调节回路会产生寻的行为;调节回路加上时间延迟会导致减幅振荡、有限循环;增强回路加上调节回路会导致S型成长、过度调整并崩溃,等等。

            1  增强回路

            所谓增强回路,指的是具有自我增强特点的回路。正是增强回路的存在,才驱动了系统行为的成长。 根据触发情况的不同,所有的增强回路要么表现为指数增长,要么表现为指数衰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能从下列字眼中找到增强回路的“身影”,比如,良性循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再次/进一步……越来越……

          2  调节回路

            没有任何一个增强回路可以独立存在,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它都会碰上一些限制因素,使成长趋势受到限制或逆转。对于上述限制因素,可以用调节回路来表示。

          调节回路可以导致系统向某一目标靠近。调节回路具有修正系统运转方向的作用,它常被当作解决问题的机制。

          在系统中,有些阻力或限制条件是易于察觉的,而另外一些则是内隐的、不易察觉,例如惰性、抗拒心理或隐含的假设。

          3  时间延迟

            无论是植物的生长,还是经营公司,都需要时间。在动态系统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作用在时间上也或多或少地有一定延迟,这种反馈或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表现出来。其中,有些延迟会明显改变系统的行为。对此,我们将其称为“时间延迟”(time delay)。

            在系统中,时间延迟比比皆是,它们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多快、达成目标的准确性,以及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改变延迟的长短可以彻底地改变系统行为,同时,它们也常常可以作为敏感的政策杠杆点。

            当时间延迟出现在增强回路上时,它使得增长速度不如预期的那样迅速,似乎“慢了半拍”。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很多,包括著名的“蝴蝶效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全球变暖,以及古老的谚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等等。

            当时间延迟所在的回路为调节回路时,它容易使得解决方案似乎不奏效,导致人们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而做出更大幅度的努力,从而导致振荡,或矫枉过正。

            五、复杂背后的简单之美——系统基模

            系统基模(systems archetype)即系统的基本模型,是用简明扼要的模型来描述最常见的那些行为模式,是学习如何看到个人与组织生活中结构的关键所在。邱博士在书中列出以下“系统基模家谱”,5种以增强回路为基础的基模和5种以调节回路为基础的基模。前者关注的焦点是推动成长,后者关注的焦点是解决问题。

            作者一再告诫,把系统基模作为理解系统的入门方法,或者识别问题的一些线索(指引),是有价值的和富有启发性的,但不能完全指望它,它替代不了规范的系统思考流程,不可将其“滥用”。

            六、找到成长引擎

            《精益创业》一书作者埃里克·莱斯(Eric Ries)指出,成长引擎是新创企业用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机制。

            经营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次性的成长,而是可持续地成长;而企业可持续成长必须排除一次性因素,排除本质受限的因素。一般来说,以不可再生的资源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可再生资源,而且利用资源的速度不超过资源再生的速度。

            企业持续增长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呢?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的,唯一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保留住现有客户、拓展新客户、以及提高每位用户的平均购买数量或金额。

            在企业中,常见或通用的成长引擎包括如下9种:营销拉动、口碑效应、病毒式营销、网络效应、研发驱动、培训提升、IT支撑、知识引擎、愿景引领。

            邱博士告诉我们,系统思考作为现代企业经营者必备的核心技能,其养成是一个微妙的过程。知易行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列举了大量实战案例,以及各项具体工具的详细使用方法,帮助初学者入门。

          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将系统思考其称为“修炼”(discipline)。他认为,系统思考修炼可分为三个层次:实践(practices)、原则(principles)和精髓(essences)。要掌握这种核心技能,需要我们在事情上持续修,在实践中反复炼,直到领悟其精髓,内化为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模式。

            在《情景规划》中,黑伊登以世界石油产能与需求的波动、世界油轮的需求量等数据,对此做出了强有力的论证,并且指出:大多数组织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有更敏锐的组织学习力,可以意识到时间延迟对市场的影响,并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它们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历经危机而生存下来,甚至实现逆袭。

            后疫情时代,让我们勤于实践系统思考,找到自己和企业的逆袭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系统思考》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qh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