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里坐在座位上看《八月》,感觉自己就像和导演和演员一起进行了一次成人现实世界的大逃离。这样的逃离,带着黑白电影的安静,带着碎片情节的日常。
「在黑白碎片里寻找记忆幻像」是导演本人,「在黑白碎片里遇到记忆幻像」是我本人。
这是部导演想要呈现年代感和引发我们同年回忆的电影。我在电影里看到我对生活的向往和回忆。向往和回忆是因为,现实不是如此。
我一直喜欢没有移动通讯设备的时代。没有移动通讯设备的时候,分离后的交流会有不便,于是你们的每一次见面每一次讲话,都在用心,都是真诚。在那样的时代里,我会感觉每个人在感情上都是用力的。这是让我感觉,浪漫的。当下这个时代,不能说没有,只是说会少。因为人性本来懒惰,一有了外界便利,就懒得时刻去用力去用心了。
电影黑白呈现,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组成整部电影。在这些零零碎碎的故事片段里,我没看到大体的故事叙述,也有几次让我感觉发困的慢镜头,甚至连整个电影记录了什么我都记不清。但是,我在这些故事中,整体感觉到了,自己的童年。就像电影里表现的零碎一样,我自己对童年的回忆,也是零碎而斑驳。印象深刻的事,也好像只记得最关键的部分,其他的前因后果则都忘却了。或者说有时候,让我印象深刻的也不过是无所谓的芝麻小事。
导演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一部怎样的片子。这其实就是每个人对童年的感觉——零碎。童年好像没有什么重大事件但总是因为一些小场景小情节让人印象深刻。我喜欢导演这种处理关于童年回忆的方式。因为它还原了我对童年的记忆和记忆方式。
电影黑白的处理我也很喜欢。这就好像是一种梦的重现。那些电影里人之间的真诚相待,生活中的真实和有趣,整个时代大场景的原貌呈现,让我感受到了记忆里的慢时光。整个小雷的童年似乎在爸爸要离开的时候结束,在那之后什么都开始要变了。而当镜头给小雷爸爸的录像带的时候,屏幕开始转向彩色。这就像是一种隐喻——时代要变化啦,旧时光也一去不回啦。这很遗憾,但我们必须承认。当然我们也能够从现代的生活里感受到美好的东西。就我自己而言,我大概还是会更喜欢那样子纯真、缓慢、真诚、用力的时代。
电影的背景乐处理的很棒。有梦中的音乐,歌厅里的年代流行歌,场景的配音等。和电影零碎的情节有很好的配合。小雷爸爸在车上时配的离别之歌歌词很合我意。对电影里一直出现的崔健一无所有的专辑海报印象深刻——当小雷家里出现矛盾时,导演镜头会让它出现,当最后小雷和妈妈一起看爸爸的录影带的时候,导演则是虚化了海报,把人像进行了对焦。导演也是很抠细节的呀。
“老人团”乐队在演出当晚从影院走回来的时候,看见路边有老年人在表演。其实以现在年轻人的说法就是玩乐队啦。10多个老人家,每个老爷爷手上都有各自的乐器,鼓、二胡还有一些我没见过的乐器。我在那里看着表演,老爷爷们伴奏,一个老奶奶拿麦克风唱歌。虽然因为语言的关系我不懂唱的是什么,但在他们的脸上我看见了满足和自豪。他们在自己做的事上得到了满足,后来群众里出现了一只萨摩,逗得大家都很乐。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生活真好啊,悠闲自在,人心向善。在电影结束过后,我在生活里体验到了美好。
黑白零碎的拼接式影片,《八月》还原了我对童年的感觉。如果对当下的成人现实感到不开心的话,大概沉浸在《八月》里,然后顺着电影去逃离现实,是很棒的方式呢:)
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在单调的成人现实里寻找逃离,来看八月吧。我就只选择这种逃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