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大学古本傍释》之意图

王阳明《大学古本傍释》之意图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06:00 被阅读0次

首先谈谈“傍”这个字,它有“旁边、左右”、“近”、“普遍、通达”、“其他”等含义。分别这些含义,“傍释”一词便有不同的解释,我认为都解释得通。

傍,释为“旁边”,傍释,在文章边上做标注,从格式上讲,王阳明就是这么做的。《大学古本傍释》并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王阳明将自己的理解标注在《大学》(古本)某些文句的边上,这些文字散落在文章各处,共49条,形式上类似于《红楼梦》的脂批。

傍,释为“近”,傍释,近似地解释。王阳明是反对拘泥于文字的,对经典的理解,通常需要意会,并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来,这是他批评朱熹逐字逐句解释四书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数次将自己的文稿焚毁的原因,他认为教授弟子最好的办法是口传。

傍,释为“通达”,傍释,通达的解释,贯通古今,与儒家圣学经典一脉相承,说明王阳明非常自信,这与他在序言中表达的意图吻合。

傍,释为“其他的”,傍释,与主流不一样的解释,特别是表示区别于朱熹的《大学章句》。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傍释的内容,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不是文字的注解,没有考据训诂,也就是说它不是语义范畴的校注;

第二、由原文阐明阳明心学的主旨,对一些主要概念作出规范解释,如明德、亲民、至善、格物、致知、心、正心、修身、慎独、小人、君子等。

第三、对一些重要的句子作出自己的解释,并经常与其他经典如《孟子》、《中庸》、《尚书》以及程子著述中的说法进行关联,以使读者触类旁通,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第四、着眼于《大学》(古本)的宗旨,从文章的结构上,对文句段落进行主题归类,因此王阳明用的最多的是“只是诚意”、“此是能诚意者”、“是不能诚意者”、“又说归身上”等类似的说法,体现王阳明“大学之要,诚意而已”和“修身为本”的主张。

总而言之,王阳明对《大学》(古本)的傍释,完全不拘泥于文字考据,重在揭示《大学》(古本)的原旨,“庶几复见圣人之心,而求之者有其要”,实际就是给弟子们写的《大学导读》,使他们从朱熹《大学章句》的窠臼中挣脱出来。因此王阳明的批注总共只有961字,点到为止,启发弟子们自己去进一步领会。

而王阳明之所以才有这种体例,还有一个原因,是引导弟子们去读《大学》(古本)原文,不要把他的话奉为教条。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我读大学69

相关文章

  • 【传习录读书札记80】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治学之路

    第135条(《答顾东桥书》之五》原文节录: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

  • 2020-02-19——阅读笔记-《传习录》

    原文: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然尽心由于知性,致...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11】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然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

  • 大学〈古本〉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静而后能安7,安而后能虑8,虑而后能...

  • 2018-06-14

    《自诚天下诚》 早上起来读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大学古本序,对大学里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致于致善,...

  • 《致良知》文选第17~19篇感悟

    17,《大学古本序》 阳明先生对朱熹后来关于《大学》的修订不太认可,他一直提倡学古本《大学》,所以为《大学》古本做...

  • 大学古本序

    新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不断用行动重新编码自己。今天学习《大学古本序》第二天,了解到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并不是由外...

  • 《礼记·大学》古本

    大学[dà xué]儒家散文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

  • 良知驿站:大学古本序16

    大学古本序 [原文]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

  • 致良知《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古本序 戊寅1518年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大学古本傍释》之意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uc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