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统节气与习俗
正月初一,拜大年

正月初一,拜大年

作者: 云中绿荷 | 来源:发表于2020-01-25 00:13 被阅读0次

新春佳节,开门迎福!

大年初一,

给大家拜年!

祝大家:

新春吉祥,诸事顺遂!

今天,春节。俗称“年节”、“大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也就是“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期间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到大年初一,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这首七言绝句《元日》,都非常应景。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在袅袅的炊烟中鞭炮声声作响。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旧年过去,新岁到来。火红的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而在宋代诗人叶颙的笔下,春节这天,风霜殆尽,春满乾坤,梅柳展露芳容,显得松树倒是有了几分老态。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人们喝着酒唱着歌高兴呀,那欢笑的声音都传到了天上白云那里,

到处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新春气象。

年的起源

年的源头已很难考究,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的祭祀活动。《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过年”就是祈盼庆祝五谷丰登粮满仓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而正月初一,则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的主要民俗活动是拜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

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若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

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

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

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

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

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

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大约从清朝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

“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微信、视频、电话拜年等。

每年至此,中国各地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除旧布新、迎春纳福、祈求丰年,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最重要的是,春节还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身处各地的人们都会在今天同家人团聚在一起,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十五之前都是“年”

春节的源头很难考究,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的祭祀活动。明代起,春节的欢庆活动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结束。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新中国成立后,公历和农历并行,春节也得以传承。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民间,春节的来历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传说,“年”是古代的一种猛兽,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伤人性命。

有一年,一个外乡来的老人晚上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闯进村后,浑身一抖。老人点燃鞭炮,“年”便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从此,每年除夕,大家都会齐聚一堂,放爆竹,贴门联,一起守岁。等到天亮,彼此走亲访友,相互问候与祝福。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了!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一年之计在于春

让我们以今天为起点

新的一年重拾信心和勇气

为爱付出,为梦想努力

为更好的生活奋斗

新的一年,祝您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财源滚滚,阖家幸福

不负时代,不负自己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相关文章

  • 拜大年

    大年三十除旧岁, 正月初一迎新年, 新年新岁新气象, 我在这里拜大年: 拜天拜地拜四方, 天地恩赐记心间, 万物润...

  • 正月初一,拜大年

    ​ 新春佳节,开门迎福! 大年初一, 给大家拜年! 祝大家: 新春吉祥,诸事顺遂! 今天,春节。俗称“年节”、“大...

  • 正月初一拜大年

    我们呆在老家了 四世同堂过大年 孩儿他叔放烟花 全家仰望着星空 爷爷奶奶乐呵呵 爸爸抱着娃儿乐 大儿忙碌抬烟花 我...

  • 正月初一拜大年

    早上不知道几点就被噼噼啪啪的响炮声吵醒,也懒得看手机。又迷糊了一会,突然想起来今天是大年初一,看看有没有人...

  • 正月初一拜大年

    今天是大年初一,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忙于拜年,我也不例外。 早上起来先到公园晨练,然后回家吃饺子。上午去大姑家...

  • 正月初一拜大年

     虽然除夕那日,收到很多祝福,但无一回复。  按照传统,拜年从初一开始到初五,往后为晚年,往前为早年。  所以有个...

  • 正月初一拜大年

    大年夜的灯火熬红我的双眸,今早赖会儿床吧! 敲门声响起,侄子一家来拜年了!我都来不及梳洗打扮,慌里慌张连...

  • 2022正月初一

    2022年2月1日 正月初一 周二 正月初一,拜大年,行大运! 每日一句:新的一年,不亦乐“虎”地奔向新的春天吧 ...

  • 65丨正月初一拜大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日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拜见亲戚、朋友、...

  • 拜大年

    今儿二十四,家乡习俗今天是小年,从这才是慢慢进入过年。 家乡习俗有:二十四打伢过年。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月初一,拜大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uc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