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2492/9a44fffae3e5c1b8.jpg)
“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以成书时间排是这个顺序,但按照先易后难的学习法排应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朱熹认为学习儒学应该是这个先易后难的顺序,王阳明也认为这个顺序是对的,但他说《大学》排第一不仅仅是容易入门,而是因为他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总纲,是自上而下的顺序。这两种解释都指出,我们学习儒家学问就应该从《大学》开始。
“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也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是从商朝到周朝再到春秋各国的传习名著,以孔子为代表的圣贤学者讲述编撰而形成影响力普及世面,逐渐形成的学术权威。
圣贤教育都是历经多代人反复研究论证而流传下来的智慧瑰宝,教人向善,育人成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唐代大圣人张载先生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经典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种责任和担当。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了顺应时代进步发展,我们必须传承弘扬自己的优秀美德。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一个企业经营者,一个家庭分子,一个历史文明的传承者,应立志:弘法利生,不溃余力。
过去十年,我一直苦读四书五经、道德经、般若密多心经等国学经典,并编写了中华国学多派系、多元文化精萃的《海言心经》一书。
去年开始,我新解了《孟子》全书,通过对诸多版本的注解查阅学习,让自己在圣贤的伟大思想里汲取了营养,形成了一部诚心之作《海说孟子》。
今天开始我重新注解另一部经典《大学》,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来注解《大学》,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我依然会通过查阅学习不同版本的相关书籍资料,来最大限度的呈现原文原意,每天不间断,用一年时间精写《海讲大学》。
诚惶诚恐,我会接受任何人的建议和指教,我会忠于原著,并参考多家注解之精华,希望不会误人子弟,当然我更多只是来“修身”的,自我修学修习“致良知”为第一要务,“治国、平天下”那是后话。
《大学》最通用的标准版本是南宋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但因为同样是文言文,还需要版本的再译本,很可惜除了明朝几位大家有过注解之外,至今很少有系统直译版本,如此重要的经典文学竟然很少有可读参考译本,在书店网站上也是杂谈的多,专著少。
有幸我购买到了很早以前一个叫玉珍书局出版过的一本《大学简译》,后来又购买阅读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学简述》,感觉非常直白,非常简洁,也是目前书市比较通用的版本,通俗易懂。
再后来,我看了一套中华经典儿童读物系列刊物丛书之《大学选学》也不错,但过于教学化。
前不久我又看了几位宗教高僧大德们的《大学系列讲座》成书,比如其中有蕅益大师的,比如钟茂森博士的,因为他们在里面过于引申了宗教思想,还加入了过多字眼别意延伸解释,看上去不是太通透,有点放大原著的字面意思,就细读之后作为部分参考。
当然还包括南怀瑾老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等等,还有当下出版的一些经典时尚解读读本等等。
在一知半解中,我开始边探索边“嗨讲”,就是说我不敢说是严肃的解读经典,我只是“嬉皮笑脸”的漫谈,亦正亦邪,亦深亦浅,博采众长,尽心习之。
在今天,走近经典已是不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先做到自己“明明德”,再尽量去“亲民”,如果能“止于至善”,那完全是意外之喜了。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诚意正心,实事求是,悦己利人,力所能及。
看到,读到,敬请指教,感谢!
一一代海涛
2020年2月3日 弘海书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