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海讲23:诗经上说 君民鱼水情
作者:代海涛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释义:
《诗经》说:“只要是英明的国君,就是百姓的父母。”百姓爱好的他就爱好,百姓痛恨的他也痛恨,这样的国君才真正是百姓的父母官。
《诗经》说:“绵延的南山,岩石成排。犹如德高望重的尹太师,百姓都敬仰您。”统治国家的领导人一定要谨慎。不能让人高山仰止就会被天下人推翻毁之。
《诗经》说:“殷商先期的国王为什么能不丧失道德民心,因为他们做事都符合天道人伦、自然规律。今天我们要以那个时候的殷商为鉴,恪守天命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是必须要这么做的。”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民心者自然也失天下。
海说:
乐只君子的“乐”读luo,四声,我觉的应该是“乐之君子”,但翻看了曾参版的原文和朱熹版的修订文都是“乐只君子”,仍存疑惑,也没有找到相应的后人解释作品,就仍按原文海讲;赫赫师尹的“师尹”应指商朝国相伊尹;辟则为天下僇矣的“辟”是偏僻差错出漏子的意思,“僇”则通“戮”,如果国君不能谨慎正直仁义很可能被杀戮。这是几个生僻字的字面意思。
“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提出这个天下大不韪的概念时,别说遍野大震,老百姓自己都不相信,开玩笑,自古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才是重,无名小卒普通百姓狗苟蝇营之流罢了,今天曾子这个人不简单,早孟子一个多世纪就写出了《大学》,在书里这样说:当王上的要乐民之所乐,苦民之所苦,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这样的王上才“谓民之父母”,不然“天下僇矣”!
后来唐朝的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当滴智慧,他把人民当做大海的水,把皇帝当做水上的船,是行是覆在水,这个真正“尊重基层”“敬天爱人”的英明国君奠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朝代。
位高权重就要像巍巍雄山一样,厚重内涵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曾参举商朝鼎盛时期做例子,说国兴就是因为国王做事符合天道,尊重人伦,以正统治国家怎能不兴,以邪统治国家怎会不灭!后来商朝灭亡了,是因为纣王大逆不道,违背人性统治国家,民心大失,才覆灭的。所以说能有这种认识的都不容易,何况做到,教育任重道远呀!
领导人就是组织的风向标,其身正而队员善,其身邪则队员恶,领袖就是领口以上的脑袋和袖口以外的双手,头脑思想必须有超越的智慧,手脚必须要勤快能干,知行合一者才能是优秀的领导者。
厚德载物,德行不够,是载不动财物的,所以说一国之君或者领导人要首先谨慎的修养德行,以德为本。
只有领导者在道德修养上做出表率作用,下面人民才会拥护效仿,这样的组织团队机构才能永久,长盛不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说一千道一万,大人的学问,圣贤的教育,就是从最上面,从最根本处修行开始,以身作则,上行下效,逐渐扩大影响力,始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持不动摇吾道一以贯之,结果一定是其身正,而天下归。
《大学》海讲23:诗经上说 君民鱼水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