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漠
(一) 凉州名吃三套车
2014年6月15日晚上十点多,我才回到武威的家里,休息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今天早上仍然五点起床工作,写了几千字的小说,审核了雪漠文化网要发表的文章。我每天都是这样,做着差不多的事情,要是不出来,没有了这每一天的旅行,真的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种生活。即使这段时间,我走了那么多地方,但每天早上还是维持着自己的规律,只是白天会多了些故事,多了些缘,然后,又会走向下一个梦里。不知不觉,十天过去了,虽然像是做了一场梦,但留下了十篇游记,十几万字。这些记忆,这些天里走过的路,看过的景,经过的事,也就被定格了。
今天上午大家在住的地方休整,我也做了很多事,中午我请同行的志愿者去凉州的北关市场,吃凉州名吃“三套车”。过去,每次有外地的朋友来,我都会请他们到北关市场吃三套车,因为三套车是别处没有的东西,第一套车是茯茶,第二套车是饧面,第三套车是腊肉,这三种东西吃起来非常舒服。
腊肉就是经过特殊方法卤制过的大肉,吃起来很香。茯茶是西部人爱喝的一种粗茶,还有加了配料,像枸杞和锁阳啥的,你交了几元钱,就能不断地喝下去,还可以装在杯子里带走。好多人来了凉州,都说凉州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吃的不贵,味道也很好。但是,这些年,其实凉州也在变。这次吃三套车,我就发现凉州物价在飞快地上涨着。过去,茯茶三块钱,现在变成了四块钱,饧面六块钱,现在也变成了八块钱。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凉州大地上的明显表现之一。
围绕着茯茶,曾经发生过一个很有名的故事,那故事就发生在北关市场,主角是一个志愿者,叫陈思。陈思特别喜欢喝茯茶,几年前的一天,她跟朋友来到凉州,到北关市场去吃三套车。她想带些茯茶回去喝,结果没带杯子,就买了两瓶脉动,吃饭之前飞快地喝完了,结果呢,到吃饭的时候,她就喝不下茯茶了。人问她为啥不喝?她说我两瓶脉动已经喝饱了。后来,她就用脉动的瓶子装了茯茶。这个故事在志愿者中间,引起了一次次开心的笑。
没想到,这次吃腊肉,是我最后一次吃腊肉。在后来抵制狗肉节时,我跟全家决定一起吃素了,并相约做到三“不”:不吃肉、不提倡吃肉、不请人吃肉。我们家人相约,谁再吃一口肉,罚款一千元。
(二)家乡的树活了过来
吃过三套车,我和鲁老板、陈亦新、王静,带上孩子去看王静的妈妈,她刚刚动了手术。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看三个老人——一个病人两个老人,病人就是王静的妈妈,老人就是我的妈妈和鲁新云的妈妈。明后天我们要见一些人,大后天我们就从武威出发,赶往甘南去采访。所以时间非常紧。
这次回来,正是我们家乡最好的时候,我们的车行走在林荫道上,风景非常美,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悠闲,非常的心旷神怡。这次我们发现家乡最大的变化,就是树又活了过来。像这条路上的一些树以前都死了,但现在又活了,有点遮天蔽日的样子了。很好。这说明这儿地下水的水位升了,可能因为今年控制灌溉,地下水的水位就上升了,水位一升,这儿的树就活了。说明这儿的自然环境已经出现了改善的状况。
(欢快的绿意扑面而来)家乡四处是绿色,生机盎然,整个看起来非常的好,给我们的感觉非常亲切,毕竟是家乡。虽然很久不回来了,但我对家乡的爱还是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它像是我的根,断不了。我无论走在哪里,都怀念着这块土地。我的灵魂中就有这块土地的味道。它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气息。这时,风微微地吹过来,凉丝丝的,阳光很好,灿烂,阳光里有一种很快乐的东西,像孩子咯咯咯的笑声,让人感到很惬意,但是不晒。
在家乡,这是最好的时候,不冷不热,再过一段时间,天就热了,这就会变得很晒,能把你给晒伤。如果在沙漠里,更晒,不到一个小时,身上的肉皮子就通红通红的了。几年前有一些志愿者来参加亦新的婚礼,婚礼结束的第二天我们去腾格里沙漠,在沙漠里玩了两个小时,他们回来之后,很多人就变成了“小红人”。不过,西部的热跟广东不一样,西部也热,也晒,但不难受,显得非常干脆。广东的热,是一种闷,从里到外的闷,空气就像凝结成一大块的稠稠的水,身上出的汗也是稠稠的、黏黏的,显得很不干脆。虽然两个地方的温度相差不大,但是后者的热,让人觉得特别难受。所以,每到夏天,我们就想回到凉州清凉的家里。不过,这两个夏天,我们都到藏区来了。去年在那儿住了将近半年。过两天,我们又要到那儿去了。上次采访了,但是没有摄像。那儿的景色很美,人文也很美。这次过去时,我会继续写一些游记的。
(家乡的林荫道)林荫道遮住了回家的小道,所以陈亦新走错了路,我们在家乡的乡道上兜了个圈。这儿的路是土路,但是很平坦,好走。不像一些地方的路,虽说是省道,却坑坑洼洼的。这儿的农民爱护路。以前住在这儿的时候,感觉不深刻,现在有了对比,感觉才特别强烈。单纯这一点,我们就特别为家乡的父老自豪。
到了外面的世界,我们能发现家乡的很多不足,不是经济环境上的,经济上的当然也有,但我说的主要是人文上的。岭南人有一种包容的胸怀,他们支持本地企业家的发展,也欢迎外地的优秀人才到本地发展,还给外地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空间。我在那儿可以做那么多的事,主要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便利。所以那儿成了我的窗口。
我们经过家乡的田地,地里种的大多是玉米,我们看到了成群的玉米,很骄傲地立在那儿,好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孩子。刚刚有三尺高吧,还没有结穗。
家乡是个非常寻常的凉州小镇,寻常得像是我们路过的任何一个西部小镇一样。谈不到任何繁华的东西,但是基本的东西都还有,像基本的日用品等等。这次回来,我最大的惊喜就是树,上次我来的时候,树都死了。这次能看到那么一大片一大片的绿油油,让我的心情很好。
街上看不到多少人,因为正是农忙的时候,人们都到田里去了。偶尔可以看到骑摩托车的女人和开三轮摩托车的女人。
在这儿,几乎每家都有三轮摩托车,用来干一些农活,或者办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到城里去,开上三轮摩托车就会很方便。我上一回来的时候,给我母亲也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是带电动的,这样她就会很方便,去哪儿都很方便。比如,到街上买东西的时候,她就会开上这部电动车,还开得很快。最初,我有点担心,我说你会开吗?她说试一下。结果她一下子就冲了出去,把我和鲁老板一起摔到了沟里面,差点摔坏。当时我们正要去看人,买了啤酒,啤酒也打碎了。
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但是精力很好,称得上健步如飞,就像年轻人一样,样子看起来也跟四五十岁的人差不多,比城里很多四五十岁的人都要强。她可以扛上五六十斤的面,上五楼。而城里那些四五十岁的人,老是这儿疼那儿疼的,平时连楼梯也爬不了,更别说扛几十斤东西了。
这时候我们停了车,我叫陈建新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一些鸡蛋,还有一些吃的。我们顺路去看看那个唱贤孝的老人,瞎仙贾福山。贾福山很有名,一些知道雪漠的人都知道贾福山,因为我的文章和小说里老是提到他,也老是提到他的贤孝。《长烟落日处》里讲了他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故事。从那个故事中,你就可以看出他的处境。
(续)
——2014年6月20日写于香巴文化之旅途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