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诊疗室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的一些疑惑:
转载自《沈阳脑康心理专科》
“我明明也会有感到高兴的时候,为什么会被确诊成抑郁症?”
“我有时会突然有濒死感,胸闷和心悸,本以为有心脏病,可医生怎么说是焦虑症呢?”
“朋友患抑郁症半年多了,这几天状态特别好,可复查后大夫怎么反而说更严重了?”
虽然心理疾病逐渐得到了社会的科普和人们的关注,但我们对于这些疾病的认知仍然过于片面。
这就很容易导致误解、矛盾、歧视以及病耻感在疾病背后的滋生。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心理疾病的几类常见误区。
01.
快乐的人也会抑郁
当长期感到压抑、心情不好时,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抑郁症。
但当一个抑郁症患者露出笑容时,也许我们就会疑惑:“抑郁症怎么还会开心呢?”
其实,对于抑郁症而言,情绪低落、不开心,只是疾病下的一种症状表现而已。
就好像感冒,我们往往会有咳嗽、流鼻涕的症状,但这只是我们受到细菌、病毒感染后表现出来的症状而已。
抑郁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精神障碍,病人在发作的阶段,脑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下降,而这样的激素变化带来的状态变化也可能不仅仅是情绪。
他们还会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症状,比如失眠或者嗜睡,暴躁、焦虑、头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此外,抑郁症往往还会遵循晨重夜轻的规律,在白天病情会更重些,而到了晚上则会更轻松一点。
02.
为什么很多病症都与焦虑有关?
如果说抑郁症是当前最被人们熟知的心理疾病,那么焦虑症则是人们最为常见但又不自知的病症。
焦虑症是症状表现最丰富的疾病之一,除了心理上的不安和紧张外,还包括了几乎全身各个系统的毛病。
比如,肌肉酸痛、头晕头疼、消化功能不良、肠胃不适等;同时,也会让人惶恐不安、失眠、有濒死感。
焦虑症涵盖了恐惧症、急性与慢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疾病所致障碍的疾病。
与其有关的病种包括:强迫症、特定对象恐惧症、惊恐发作、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等等。
03.
心理疾病也会出现误诊的问题
相信对于每一个医生和患者来说,出现误诊都是一个让人倍感惊慌的事情。
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中,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诊断,本就比骨折、心脏病等器质性问题更复杂和困难。
而在这些疾病当中,双相情感障碍作为一种与抑郁症有些相近的心理疾病,它的误诊率更是高达80%。
对于如何区分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其实说来并不困难,但是在实际的诊断中,却也的确容易被误诊。
因为人们往往不会因为这段时间状态好,充满活力,去医院找医生看病。
而是在被抑郁状态折磨的很痛苦时,或是影响了日常的生活时,才会去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这些来院的患者中,即便是有过躁狂发作,通常也会更多的向医生陈述抑郁的痛苦,而不会专门去陈述状态好的时候,因此也就容易被诊断为抑郁症了。
所以,当我们去医院看诊时,一定要把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总结一下,无论感觉好坏都需要完整地传达给主治医师,只有这样才能把误诊的风险降到最低。
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精神心理疾病,是我们和社会要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
错误的认知、过度的解读、疾病的泛化……都会让心理疾病变成一种刻板标签,而忽略了它背后一个一个鲜活又真实的人。
这是一场持久的战斗,而我们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